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与预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4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30页 |
·选题背景 | 第15-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30-44页 |
·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泥石流运动机理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泥石流预报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泥石流预警研究现状 | 第38-41页 |
·泥石流预警报系统 | 第41-44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44-47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研究思路 | 第45页 |
·技术路线 | 第45-47页 |
第2章 泥石流监测预警关键参数分析 | 第47-55页 |
·泥石流形成过程及预警关键参数分析 | 第47-52页 |
·泥石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降雨预警参数分析 | 第48-51页 |
·泥石流源地土体降雨入渗深度预警参数分析 | 第51页 |
·沟道堵溃决型泥石流沟道泥位预警参数分析 | 第51-52页 |
·泥石流运动过程及标志性参数分析 | 第52-53页 |
·泥石流运动过程阶段沟床冲淤深度参数分析 | 第52页 |
·泥石流运动过程阶段次声波参数分析 | 第52-53页 |
·泥石流运动过程阶段沟道泥位参数分析 | 第53页 |
·泥石流成灾过程及标志性参数分析 | 第53-54页 |
·泥石流成灾过程阶段泥位参数分析 | 第53页 |
·泥石流成灾过程阶段冲击力参数分析 | 第53-54页 |
·本研究监测与预警关键参数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泥石流源地土体起动模型及监测技术研究 | 第55-67页 |
·泥石流源地物源识别 | 第57页 |
·泥石流源地土体起动模型 | 第57-62页 |
·泥石流源地土体起动预警机制 | 第62页 |
·土体降雨入渗深度监测技术研究 | 第62-65页 |
·土体降雨入渗深度监测原理 | 第62页 |
·土体降雨入渗深度监测仪结构及电路设计 | 第62-63页 |
·土体降雨入渗深度监测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土体降雨入渗深度监测控制流程 | 第64-65页 |
·应用方法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泥石流次声预警机制及监测技术研究 | 第67-77页 |
·泥石流次声特征 | 第68-70页 |
·次声波主要的物理特性 | 第68-69页 |
·泥石流次声特性 | 第69-70页 |
·泥石流次声监测技术研究 | 第70-74页 |
·泥石流次声监测仪原理及特性 | 第70-72页 |
·DBF-IS泥石流次声监测仪研制 | 第72-74页 |
·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研究 | 第74-75页 |
·系统构成 | 第74页 |
·泥石流发生位置确定原理 | 第74-75页 |
·泥石流规模确定原理 | 第75页 |
·系统功能 | 第75页 |
·铁路沿线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方法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泥石流灾害泥位预警机制及监测技术研究 | 第77-90页 |
·泥石流流量计算 | 第77-81页 |
·泥痕调查法泥石流流量计算 | 第78-79页 |
·雨洪法泥石流流量计算 | 第79-81页 |
·泥石流泥位确定 | 第81页 |
·泥石流成因分类及泥位特征 | 第81-83页 |
·山区铁路泥石流泥位预警机制 | 第83-85页 |
·泥石流沟谷铁路桥涵过流能力 | 第83页 |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泥位预警机制 | 第83-85页 |
·泥石流泥位实时监测系统研发 | 第85-89页 |
·系统组成 | 第85-86页 |
·极点式水位计工作原理 | 第86页 |
·极点式泥位传感器结构及监测终端电路设计 | 第86-87页 |
·泥石流泥位监测系统设计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 第90-106页 |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预警机制 | 第90-95页 |
·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特征 | 第90页 |
·泥石流灾害预警类型 | 第90-91页 |
·泥石流灾害预警临界值 | 第91-95页 |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组构 | 第95-96页 |
·山区铁路沿线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原理 | 第96-102页 |
·铁路沿线降雨实时监测技术 | 第96-97页 |
·监测数采终端监测原理及控制流程 | 第97-101页 |
·中心控制系统原理及控制流程 | 第101-102页 |
·监测预警系统预警流程及灾害发布 | 第102-105页 |
·泥石流预警流程 | 第102页 |
·泥石流预警发布方式 | 第102-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7章 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 第106-125页 |
·船房沟泥石流基本特征 | 第106-109页 |
·地质构造 | 第106-107页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 第107-108页 |
·泥石流基本特征 | 第108-109页 |
·现场试验 | 第109-122页 |
·船房沟泥石流各关键参数预警临界值(标准)确定 | 第109-113页 |
·现场试验仪器布设及安装 | 第113-115页 |
·系统运行状态 | 第115页 |
·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115-12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22-123页 |
·系统应用方法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128页 |
1 结论 | 第125-126页 |
2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26页 |
3 展望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2页 |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42-144页 |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44-145页 |
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鉴定及获奖情况 | 第145-146页 |
四、个人简历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