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电能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理想变频”的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及其应用场合 | 第14-18页 |
·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主拓扑的研究 | 第18-21页 |
·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21-2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2-25页 |
·本文研究内容的出发点 | 第22-2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的建模及其控制策略 | 第25-49页 |
·三相PWM整流器 | 第25-28页 |
·三相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三相PWM整流器不同电流控制策略的对比 | 第27-28页 |
·PWM整流器矢量控制的数字化实现 | 第28-34页 |
·三相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电网电压定向方法 | 第30-32页 |
·数字控制策略的实现 | 第32-34页 |
·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及传统控制方法 | 第34-36页 |
·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的传统控制方法 | 第36页 |
·电压源型背靠背变换器的功率流动分析 | 第36-43页 |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36-38页 |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功率流动分析 | 第38-40页 |
·系统功率流动的仿真分析 | 第40-43页 |
·系统并联运行 | 第43-48页 |
·系统并联运行的零序环流模型 | 第43-45页 |
·系统并联运行时零序环流抑制的控制策略 | 第45-46页 |
·系统并联运行时零序电流抑制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系统母线电压的波动及抑制其波动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49-55页 |
·基于功率平衡的母线电压波动的分析 | 第49-50页 |
·基于功率平衡的前馈补偿协调控制策略 | 第50-51页 |
·负载功率前馈补偿协调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对比的仿真分析 | 第51-54页 |
·负载功率前馈对母线电容工况的改善 | 第51-53页 |
·电容最小化理论及母线电容容量减小的响应对比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试验样机的软硬件设计 | 第55-71页 |
·实验平台总体结构及其设计指标 | 第55-56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56-64页 |
·主功率板设计 | 第56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6-58页 |
·辅助电源设计 | 第58-60页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采样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保护电路设计 | 第62-63页 |
·通信电路设计 | 第63-64页 |
·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64页 |
·交流侧电感的选择 | 第64页 |
·直流母线电容的设计 | 第64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4-70页 |
·CodeWarriorIDE平台介绍 | 第65页 |
·上位机控制程序 | 第65-66页 |
·定点DSP的数字定标与标幺化 | 第66页 |
·DSP软件整体设计 | 第66-69页 |
·CPLD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PWM整流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2页 |
·背靠背变换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2-75页 |
·背靠背变换器能量流动分析实验 | 第72-73页 |
·背靠背变换器基于负载功率前馈的协调控制实验 | 第73-74页 |
·负载功率前馈的协调控制下母线电容减小的实验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