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舒芜及其文艺研究生涯 | 第9-13页 |
第一节 舒芜生平 | 第9-10页 |
第二节 舒芜文艺研究生涯 | 第10-13页 |
第二章 舒芜的文艺思想 | 第13-36页 |
第一节 我论文章尊“五四”——五四新文学研究 | 第13-19页 |
第二节 “词章”之外,“人学”之中——古典文学研究 | 第19-24页 |
第三节 哀妇人而为之代言——女性文学研究 | 第24-31页 |
第四节 读书不忘现实——现实主义文艺研究 | 第31-36页 |
第三章 舒芜文艺思想的渊源 | 第36-4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论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鲁迅文艺观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周作人文艺观的影响 | 第39-43页 |
第四节 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 | 第43-46页 |
第五节 古典文学的熏陶和影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舒芜文艺思想的特征、理论价值 | 第48-59页 |
第一节 舒芜文艺思想的特征 | 第48-54页 |
1、“五四”人文精神的承传 | 第48-50页 |
2、清醒的批判意识 | 第50-52页 |
3、理论的通俗化 | 第52-54页 |
第二节 舒芜文艺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54-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