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4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15-33页 |
三 作为研究基础的理论、概念的辨析及本文的时间断限 | 第33-39页 |
四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结构设计和创新点与不足 | 第39-47页 |
第一章 北朝君臣对儒家华夷认同思想的汲引、发挥与运用 | 第47-64页 |
一 北朝君臣的民族认同思想渊源:儒家民族思想观念中蕴含的华夷认同思想 | 第47-52页 |
二 古代民族认同思想的北朝形态及其指导下北朝君臣的文化建设合力 | 第52-55页 |
三 北朝君臣的正统塑造及其所表达的民族认同思想与实践的新境界 | 第55-60页 |
四 北朝诸帝的民族统一观和大一统情怀与统一努力 | 第60-64页 |
第二章 北朝民族格局的演化与民族认同客观条件的成熟 | 第64-86页 |
一 离散部落与实行领民酋长制并行:酋长向领民酋长的转化 | 第64-72页 |
二 魏末风云中的领民酋长与其部落势力及领民酋长世袭制的延续 | 第72-76页 |
三 领民酋长的虚号化、与六州都督的衔接及其终结 | 第76-86页 |
第三章 北朝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呈现 | 第86-106页 |
一 基于血缘认同的北朝民族身份认同 | 第87-92页 |
二 基于拟血缘认同的北朝民族身份认同 | 第92-93页 |
三 基于地域身份认同的北朝民族身份认同 | 第93-97页 |
四 基于政治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的北朝民族身份认同 | 第97-106页 |
第四章 “一从正音”与“北杂夷虏”:北朝语言文字认同 | 第106-132页 |
第一节 拓跋鲜卑无民族文字及以汉字拼记鲜卑语考辨 | 第106-116页 |
一 拓跋鲜卑无民族文字考 | 第107-112页 |
二 用汉字拼写记录的鲜卑语书籍可供粗通汉语的鲜卑人传习 | 第112-116页 |
第二节 北朝语言文字认同 | 第116-132页 |
一 北朝语言文字认同的建构历程与逐步呈现 | 第117-125页 |
二 鲜卑语消亡和北朝语言文字认同完成的原因 | 第125-128页 |
三 拓跋鲜卑对汉语言文字的贡献 | 第128-132页 |
第五章 北朝制度文化认同 | 第132-167页 |
第一节 北魏军号世袭制考论 | 第133-148页 |
一 军号世袭制的发端、溯源及社会含义 | 第134-137页 |
二 军号世袭制的实施及其适用对象 | 第137-143页 |
三 军号世袭制的实践中表现出的特征及世袭条件与制度目的 | 第143-145页 |
四 军号世袭制的终结及其原因、意义分析 | 第145-148页 |
第二节 北朝世袭州郡县制探研 | 第148-156页 |
一 世袭州郡县制的实施、授职对象及授职原因 | 第148-152页 |
二 世袭州郡县制的产生背景及其性质 | 第152-154页 |
三 世袭州郡县制的停废及其原因与意义 | 第154-156页 |
第三节 北朝“观渔”与民族认同 | 第156-167页 |
一 从“臧僖伯谏观鱼”谈起 | 第157-160页 |
二 北朝诸帝观渔 | 第160-162页 |
三 北朝“观渔”之礼的兴废反映出经济转型和民族认同的演进 | 第162-167页 |
第六章 北朝精神文化认同 | 第167-201页 |
第一节 修齐治平:北朝君臣的经典征引与对儒家思想的认同进程 | 第168-186页 |
一 修身 | 第169-172页 |
二 齐家 | 第172-175页 |
三 治国 | 第175-183页 |
四 平天下 | 第183-186页 |
第二节 仁义礼智:北朝皇室命名及皇帝赐改名与儒家思想认同进程 | 第186-201页 |
一 皇帝给臣下赐改之名所反映出的儒家思想认同信息 | 第188-190页 |
二 北朝名字儒家文化色彩渐浓与儒家思想认同的演进 | 第190-194页 |
三 北朝后期皇室之名的汉化、雅化路径指向儒家思想认同的完成 | 第194-201页 |
第七章 艰难心路:北朝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投射 | 第201-220页 |
一 平城时期:合作中的猜忌与疑惧 | 第201-208页 |
二 孝文帝迁洛之后:高度互信的建立与异族感的消失 | 第208-213页 |
三 六镇反乱后与东西分立时期:更快走完曾经的心路历程 | 第213-220页 |
第八章 对北朝民族认同相关问题的总结与反思 | 第220-237页 |
一 北朝民族认同之路的特征 | 第220-222页 |
二 北朝民族认同的推动力量及强化途径 | 第222-231页 |
三 北朝民族认同实现所发挥的现实作用与所包含的历史意义 | 第231-237页 |
结语 | 第237-239页 |
参考文献 | 第239-2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49-250页 |
致谢 | 第250-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