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7-51页 |
第1章 狂犬病病毒 | 第17-33页 |
·狂犬病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第17-18页 |
·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 | 第18-20页 |
·狂犬病病毒的蛋白与功能 | 第20-22页 |
·病毒的感染周期 | 第22-25页 |
·狂犬病的感染机制 | 第25-29页 |
·狂犬病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 | 第29-33页 |
第2章 狂犬病疫苗及中和抗体检测 | 第33-43页 |
·我国人狂犬病流行 | 第33-35页 |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35-39页 |
·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常用检测方法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第3章 狂犬病病毒与反向遗传学 | 第43-51页 |
·RABV 反向遗传学技术的进展 | 第44-45页 |
·基因功能 | 第45-46页 |
·致病机制的研究 | 第46-47页 |
·新型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安全疫苗的开发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51-93页 |
第1章 狂犬病病毒 CVS-11 株感染性 cDNA 克隆的构建 | 第51-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7页 |
·结果 | 第57-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2章 重组病毒 rCVS-11-eGFP 的构建及其在中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 第63-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9页 |
·结果 | 第69-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3章 重组病毒 rCVS-11-G 的构建及其灭活免疫原性的研究 | 第75-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2页 |
·结果 | 第82-89页 |
·讨论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5页 |
导师简介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