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以行会的介入解决为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章节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晋商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 第16-33页 |
·纠纷解决的机构—行会组织 | 第16-18页 |
·晋商行会获得纠纷解决权的缘起 | 第18-20页 |
·晋商行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类型 | 第20-24页 |
·纠纷预防 | 第20-22页 |
·行会调处 | 第22-23页 |
·代表商人请求官府裁决机制 | 第23-24页 |
·晋商行会解决商事纠纷的具体运行 | 第24-33页 |
·行会解决程序的启动 | 第24-25页 |
·行会受理 | 第25-30页 |
·行会制裁机制 | 第30-33页 |
第3章 明清时期商事纠纷的其他解决途径 | 第33-39页 |
·族、乡约、里甲等民间自治组织对商业纠纷的处理 | 第33-35页 |
·宗族对族内商业纠纷的调处 | 第33-34页 |
·乡约、保甲等乡村地方自治组织对民商事纠纷的调处 | 第34-35页 |
·州县审理 | 第35页 |
·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局限 | 第35-37页 |
·行会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优势与功能局限 | 第37-39页 |
第4章 晋商行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价值 | 第39-45页 |
·转变理念,重视行业协会调解 | 第39-40页 |
·完善行业立法,减少纠纷发生 | 第40-41页 |
·协调行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确保行会自治 | 第41-42页 |
·健全行会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良性互动 | 第42-43页 |
·提高调解人员素质,贯彻自愿原则 | 第43-44页 |
·构建纠纷的预防体系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