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铁获取的机制 | 第12-13页 |
3 铁载体的分类 | 第13-15页 |
4 真菌铁载体的生物合成和有关的基因 | 第15-18页 |
5 真菌铁载体合成和运输的调控 | 第18-20页 |
6 胞内和胞外铁载体的作用 | 第20-22页 |
7 基因敲除 | 第22-23页 |
8 普鲁兰短梗霉的简介 | 第23-24页 |
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普鲁兰短梗霉HN6.2菌株基因敲除元件的构建 | 第26-38页 |
1 前言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A.pullulans HN6.2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4页 |
·A.pullulans HN6.2菌株基因敲除元件的构建 | 第34-3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普鲁兰短梗霉HN6.2基因敲除元件功能的初步验证 | 第38-51页 |
1 前言 | 第38-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A.pullulans HN6.2菌株ALP1基因的克隆 | 第46-47页 |
·ALP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A.pullulans HN6.2菌株的转化与转化菌株的筛选 | 第48-49页 |
·ALP1基因敲除的验证 | 第49页 |
·胞外碱性蛋白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49-5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普鲁兰短梗霉HN6.2菌株L-鸟氨酸-N~5-羟基化酶基因SidA的克隆 | 第51-74页 |
1 前言 | 第51-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3页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A.pullulans HN6.2菌株基因组DNA | 第59页 |
·反向PCR结果 | 第59-60页 |
·拼接结果的比对 | 第60-61页 |
·ORF的预测 | 第61-62页 |
·RT-PCR | 第62-65页 |
·Sid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5-7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普鲁兰短梗霉HN6.2菌株L-鸟氨酸-N5-羟基化酶基因SidA的敲除 | 第74-90页 |
1 前言 | 第74-7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5-8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8页 |
·SidA基因的敲除 | 第80-83页 |
·不同浓度的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对敲除菌株S6和原始菌株HN6.2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83-86页 |
·△SidA菌株与原始菌株的细胞出芽情况 | 第86页 |
·△SidA菌株与原始菌株的抑菌活性 | 第86-87页 |
·△SidA菌株与原始菌株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 | 第87-8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普鲁兰短梗霉HN6.2菌株GATA类型转录抑制子基因SRE1的克隆和该基因的敲除 | 第90-108页 |
1 前言 | 第90-9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1-9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6页 |
·普鲁兰短梗霉SRE1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 第96-100页 |
·SRE1基因的敲除 | 第100页 |
·铁载体的合成及L-鸟氨酸-N~5-单加氧酶基因的表达 | 第100-103页 |
·不同浓度Fe~(2+)和Fe~(3+)对转化子R6及HN6.2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抑菌活性 | 第105-10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论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108-110页 |
1 论文总结 | 第108-109页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7页 |
附录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