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3页 |
| 目录 | 第3-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2 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 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22-29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 第三章 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 | 第29-54页 |
| §3.1 坡地水分转化 | 第29-40页 |
| 1 降雨强度对坡地水分转化的影响 | 第29-34页 |
| 2 地表坡度对坡地水分转化的影响 | 第34-37页 |
| 3 土壤翻耕对坡地水分转化的影响 | 第37-40页 |
| §3.2 坡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 | 第40-53页 |
| 1 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 | 第40-46页 |
| 2 野外天然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 | 第46-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坡地磷素流失 | 第54-86页 |
| §4.1 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与坡地磷素流失 | 第54-67页 |
| 1 培养时间对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 2 培养时间对坡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 第57-67页 |
| §4.2 施磷方法对坡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 第67-72页 |
| 1 径流泥沙中DP、SEP与TP在坡面产流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 第67-69页 |
| 2 流失径流泥沙中DP、SEP与TP的相互关系 | 第69-72页 |
| §4.3 坡度对坡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 第72-79页 |
| 1 径流泥沙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 | 第72-74页 |
| 2 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量与比例关系 | 第74-79页 |
| §4.4土壤翻耕与压实对磷素流失的影响 | 第79-85页 |
| 1 流失径流泥沙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 | 第79-81页 |
| 2 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量与比例关系 | 第81-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五章 坡面物质迁移与磷素的富集 | 第86-129页 |
| §5.1 径流泥沙中磷素与粘粒的富集 | 第86-93页 |
| 1 径流泥沙中有效磷的富集 | 第86-90页 |
| 2 径流泥沙中全磷的富集特征 | 第90-91页 |
| 3 泥沙的颗粒组成与磷素流失的关系 | 第91-93页 |
| §5.2 侵蚀条件下坡面磷素的分布及其时空变化 | 第93-114页 |
| 1 侵蚀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93-101页 |
| 2 侵蚀条件下土壤全磷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101-106页 |
| 3 坡地土壤磷素的相对流失率 | 第106-114页 |
| §5.3 坡面物质组成的变化与磷素迁移 | 第114-127页 |
| 1 坡面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 | 第114-123页 |
| 2 坡面物质迁移与磷素含量的相关性 | 第123-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29-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