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光化学物质论文

基于咔唑及氧化膦的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6页
   ·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简介第11-13页
   ·常见的磷光客体材料第13-14页
   ·典型主体材料第14-22页
     ·空穴传输主体材料第14-15页
     ·电子传输主体材料第15页
     ·双极性传输主体材料第15-22页
   ·磷光主体材料的性能表征第22-24页
     ·蓝光主体材料需要满足的条件第22页
     ·主客体系统的能量转移机制第22-24页
   ·论文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论文的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26-37页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第26-30页
     ·价键理论第26-27页
     ·分子轨道理论第27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27-30页
   ·电子激发态理论第30-33页
     ·激发态的形成第30-31页
     ·激发态的失活第31页
     ·最低单三重激发态及单三劈裂能第31-33页
   ·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第33-35页
     ·F rster 和 Dexter 转移机制第33-34页
     ·能量转移的影响因素第34-35页
   ·本文理论计算的主要内容第35-37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35页
     ·计算程序和软件的熟练运用第35-36页
     ·理论计算方法的选取第36页
     ·电子结构与性质的表征第36-37页
第三章 基于氧(硫)化膦/咔唑基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理论研究—可以有效调节电荷注入性能而不影响三态能第37-49页
   ·前言第37-38页
   ·计算方法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8页
     ·研究体系分类第39-40页
     ·几何结构第40-41页
     ·分子轨道和电荷注入第41-43页
     ·三线态能和自旋密度分布第43-44页
     ·最低单三态劈裂能第44-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苯咔唑/氧化磷的星形状的深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量化表征和设计第49-58页
   ·引言第49-50页
   ·计算方法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分子轨道和电荷注入第51-55页
     ·单三态跃迁属性和能量值第55-56页
     ·主体材料和磷光客体材料的匹配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第五章 绿光到深蓝光磷光主体材料的理论设计第58-69页
   ·前言第58-59页
   ·计算方法第59-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分子轨道和最低单线激发态第61-63页
     ·三态能和 T1的跃迁特征第63-66页
     ·主体材料和磷光客体间三线态/三线态能量的匹配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基于氧化膦基(三苯胺)芴的深蓝光主体材料的量化表征和设计第69-81页
   ·前言第69-70页
   ·计算方法第70-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80页
     ·前线分子轨道和最低单线态第72-73页
     ·最低三态能及其跃迁属性第73-77页
     ·主体材料和磷光客体的匹配第77-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致谢第91-9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橄榄石型磷酸亚铁锂及尖晶石型高电位镍锰酸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电纺碳纳米纤维/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光催化和超级电容器方面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