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3页 |
·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 第13-14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3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设备及表征方法 | 第33-37页 |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样品的研究表征 | 第34-36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 第34-35页 |
·X-射线衍射 | 第3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5页 |
·拉曼光谱 | 第35-36页 |
·红外碳硫分析 | 第36页 |
·激光粒度仪 | 第36页 |
·交流阻抗仪 | 第36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晶型磷酸铁做铁源来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FePO_4 | 第37-45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不同晶型 FePO_4的合成 | 第38-39页 |
·以不同晶型 FePO_4为原料合成 LiFePO_4/C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磷酸铁的 XRD 谱图分析 | 第39-40页 |
·LiFePO_4/C 的 XRD 测试分析 | 第40-41页 |
·LiFePO_4/C 的形貌分析 | 第41-42页 |
·LiFePO_4/C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最优路线制备 FePO_4·2H_2O 及其作为铁源合成 LiFePO_4/C | 第45-54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FePO_4·2H_2O 的合成 | 第45-46页 |
·LiFePO_4/C 的合成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材料 FePO_4·2H_2O 的元素分析 | 第46-47页 |
·两种路线合成磷酸铁的 XRD 谱图分析 | 第47-48页 |
·两种 FePO_4·2H_2O 的形貌分析(SEM) | 第48页 |
·材料 LiFePO_4的 XRD 谱图分析 | 第48-49页 |
·LiFePO_4的 SEM 分析 | 第49页 |
·LiFePO_4的粒径分布分析 | 第49-50页 |
·LiFePO_4/C 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LiFePO_4/C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利用静电纺丝辅助的方法合成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纳米级 LiFePO_4颗粒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LiFePO_4/C 前驱体的形貌分析 | 第55-57页 |
·LiFePO_4/C 复合物的 XRD 分析 | 第57-58页 |
·LiFePO_4/C 复合物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58-59页 |
·LiFePO_4的拉曼谱图分析 | 第59-60页 |
·LFP1/C 和 LFP2/C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利用静电纺丝法合成亚微米级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及其表征 | 第64-70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尖晶石结构 LiNi_(0.5)Mn_(1.5)O_4的 XRD 表征 | 第65-66页 |
·尖晶石结构 LiNi_(0.5)Mn_(1.5)O_4的红外表征 | 第66-67页 |
·前驱物纳米纤维以及产物 LiNi_(0.5)Mn_(1.5)O_4的形貌表征 | 第67-68页 |
·尖晶石结构 LiNi_(0.5)Mn_(1.5)O_4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