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5页 |
| Contents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2-14页 |
| 2 研究设计与数据选取 | 第14-17页 |
| ·研究设计 | 第14页 |
| ·资料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14页 |
| ·解释能力判准方法——平均绝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分析 | 第14-15页 |
| ·解释能力判准方法——回归分析 | 第15-17页 |
| ·衡量波动率指标对未来真实波动率解释能力 | 第15页 |
| ·衡量波动率指标与同期指数收益的相关性 | 第15-16页 |
| ·衡量波动率指标与未来收益的相关性 | 第16-17页 |
| 3 各类模型对于TXO的实证研究 | 第17-22页 |
| ·VXO模型 | 第17页 |
| ·VIX模型 | 第17-18页 |
| ·HV模型 | 第18页 |
| ·GARCH模型 | 第18-20页 |
| ·EGARCH模型 | 第20页 |
| ·RV模型 | 第20-22页 |
| 4 实证分析结果 | 第22-38页 |
| ·描述性分析与统计 | 第22-23页 |
| ·波动率指标对未来真实波动率的解释能力 | 第23-27页 |
| ·简单回归模型结果 | 第23-26页 |
| ·加入交易量的回归模型结果 | 第26页 |
| ·传统预测及解释能力的判准结果 | 第26-27页 |
| ·波动率指标与同期指数收益间的相关性 | 第27-30页 |
| ·同期相关结果 | 第27-28页 |
| ·不对称性关系结果 | 第28-30页 |
| ·波动率指标与未来指数收益间的相关性 | 第30-34页 |
| ·简单回归模型结果 | 第30页 |
| ·加入交易量的回归模型结果 | 第30-33页 |
| ·不对称性关系结果 | 第33页 |
| ·以指标高低分析波动率指标与未来指数收益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34-38页 |
| ·波动率指数对未来真实波动率的解释能力——以期间划分 | 第35页 |
| ·波动率指标与同期指数收益的相关性——以期间划分 | 第35页 |
| ·波动率指标与未来指数收益的相关性——以期间划分 | 第35-3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