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创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影子银行概念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一、关于欧美影子银行概念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二、关于国内影子银行概念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一、影子银行信用创造 | 第16-18页 |
二、银信理财产品信用创造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国的影子银行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概况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介绍 | 第23-32页 |
一、金融租赁公司 | 第23-24页 |
二、民间借贷 | 第24-25页 |
三、融资性担保业务 | 第25页 |
四、委托贷款 | 第25-26页 |
五、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 第26-27页 |
六、银信合作理财产品 | 第27-32页 |
第四章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 | 第32-39页 |
第一节 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创造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欧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 | 第34-39页 |
一、欧美影子银行直接的信用创造机制 | 第34-37页 |
二、欧美影子银行间接的信用创造机制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 | 第39-48页 |
第一节 保本型存量信贷资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信用创造机制 | 第39-41页 |
第二节 非保本型存量信贷资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信用创造机制 | 第41-43页 |
第三节 保本型增量信贷资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信用创造机制 | 第43-45页 |
第四节 非保本型增量信贷资产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信用创造机制 | 第45-46页 |
第五节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信用创造机制理论假设 | 第46-48页 |
第六章 VAR模型和协整检验 | 第48-58页 |
第一节 统计方法和数据描述 | 第48-50页 |
一、ADF检验 | 第48页 |
二、VAR模型 | 第48-49页 |
三、协整检验 | 第49页 |
四、数据描述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量化模型及结论 | 第50-58页 |
一、ADF平稳性检验 | 第50-51页 |
二、LNM1、LNTB和LNI的实证检验 | 第51-53页 |
三、LNM2、LNTB和LNI的实证检验 | 第53-55页 |
四、LNQM、LNTB和LNI的实证检验 | 第55-5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