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传播学视阈下的《蒙古语卫视春晚》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绪论第11-15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内容第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页
  1. 内容分析法第12页
  2. 问卷调查法第12页
 (四) 写作思路第12-13页
 (五) 创新点第13页
 综述第13-15页
二、2007-2012年蒙古语卫视春节联欢晚概况梳理与分析第15-24页
 (一) 2007-2012年蒙古语卫视春晚分析与梳理第15-24页
  1. 2007年蒙古语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第15-17页
  2. 2008年蒙古语卫视春晚第17-18页
  3. 2010年蒙古语卫视春晚第18-20页
  4. 2011年蒙古语卫视春晚第20-22页
  5. 2012年蒙古语卫视春晚第22-24页
三、蒙古语卫视春晚的特点盘点与梳理第24-31页
 (一) 内容形式单一到多元化第24-25页
  1. 善于接纳不同民族的文艺第24-25页
  2. 民族传统文艺与新型潮流艺术相结合第25页
 (二) 主持团队的多样化第25-27页
  1. 导演与主题的变化第25-26页
  2. 迎合观众的选择第26页
  3. 培养新人为目的第26-27页
 (三) 民族文艺的重要地位第27-28页
  1. 主打是歌唱类节目第27页
  2. 民族服饰展演是必备节目第27-28页
  3. 舞台美术以蒙古因素为主第28页
 (四) 其它特点第28-31页
  1. 重视孩子们的喜好第28-29页
  2. 重视文化的跨国交流第29页
  3. 重视新人的培养第29页
  4. 收视群体的单一性第29-31页
四、传播学角度分析蒙古语卫视春晚第31-39页
 (一) 传播主体第31-32页
 (二) 传播内容第32-34页
  1. 歌唱类节目第32-33页
  2. 舞蹈类节目第33页
  3. 小品类节目第33-34页
  4. 其他类节目第34页
 (三) 传播渠道第34页
 (四) 传播对象第34-36页
 (五) 传播效果第36-39页
  1. 收视率第36-37页
  2. 演员和内容第37-38页
  3. 地域文化第38-39页
五、蒙古语卫视春晚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第39-42页
 (一) 传统文艺形式较少第39页
 (二) 改编不恰当、不合理第39-40页
 (三) 个别主持人设置不合理第40页
 (四) 内容比例不符第40页
 (五) 自身特点的丢失第40-41页
 (六) 资料的寻找困难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附表 (问卷调查)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日报》环境报道分析
下一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美国社区电台运营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