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衣康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可生物降解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定义 | 第10页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分类 | 第10-11页 |
·脂肪族聚酯概述 | 第11-19页 |
·脂肪族聚酯的分类 | 第11页 |
·不饱和脂肪族聚酯 | 第11-18页 |
·不饱和二元酸 | 第13-15页 |
·不饱和脂肪族聚酯的交联 | 第15-18页 |
·饱和脂肪族聚酯 | 第18-19页 |
·脂肪族聚酯的化学合成法 | 第19-22页 |
·直接酯化-缩聚法 | 第20页 |
·酯交换-缩聚反应法 | 第20-21页 |
·加成聚合法 | 第21-22页 |
·环状单体开环聚合法 | 第22页 |
·脂肪族聚酯的可生物降解性 | 第22-26页 |
·可生物降解聚酯的降解机理 | 第22-23页 |
·水解降解 | 第23页 |
·酶降解 | 第23-24页 |
·影响脂肪族聚酯可生物降解的因素 | 第24页 |
·脂肪族聚酯可生物降解的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脂肪族聚酯的应用 | 第26-27页 |
·脂肪族聚酯的发展展望 | 第2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7-2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 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47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9-30页 |
·PBI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31-34页 |
·酸值、羟值、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31-33页 |
·酯化率的测定 | 第33页 |
·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33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3-34页 |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醇酸摩尔比对聚酯PBI合成的影响 | 第34-36页 |
·催化剂种类对聚酯PBI合成的影响 | 第36-37页 |
·催化剂用量对聚酯PBI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温度对聚酯PBI合成的影响 | 第38-40页 |
·反应时间对聚酯PBI合成的影响 | 第40-42页 |
·氮气保护对聚酯PBI合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的结构表征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3 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的交联 | 第47-55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分析测试 | 第48页 |
·交联度测试 | 第48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48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48页 |
·聚酯PBI的高温交联 | 第48-51页 |
·聚酯PBI与苯乙烯(ST)单体交联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的可生物降解性 | 第55-63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56页 |
·生物降解液的制备 | 第56页 |
·聚酯的可生物降解性 | 第56-61页 |
·聚酯PBI分子量对可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聚酯PBI交联前后可生物降解性的比较 | 第58-59页 |
·聚酯交联度对可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创新点 | 第65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