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器贮箱推进剂管理过程中的流动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 ·在轨加注技术 | 第16-17页 |
| ·航天器可在轨加注贮箱技术 | 第17-19页 |
| ·贮箱推进剂管理过程中的流动特性 | 第19-21页 |
| ·研究进展综述 | 第21-32页 |
| ·推进剂管理过程中的流动特性研究 | 第21-24页 |
| ·贮箱推进剂管理的空间实验研究 | 第24-31页 |
|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 第31-32页 |
| ·本文研究方法与组织结构 | 第32-35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表面张力流动的基本理论 | 第35-53页 |
| ·表面张力的形成与接触角理论 | 第35-38页 |
| ·相接触与表面张力 | 第35-36页 |
| ·接触角理论 | 第36-38页 |
| ·Young-Laplace方程与液面分布 | 第38-42页 |
| ·Young-Laplace方程 | 第38-40页 |
| ·简单液面分布求解 | 第40-42页 |
| ·毛细上升的动态过程 | 第42-52页 |
| ·毛细管液面上升模型 | 第42-44页 |
| ·控制方程求解与验证 | 第44-49页 |
| ·动态过程分析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内角自流流动过程与导流板设计 | 第53-73页 |
| ·内角自流的概念 | 第53-54页 |
| ·内角自流的控制方程 | 第54-57页 |
| ·内角自流的理论近似解 | 第57-63页 |
| ·一维理论近似解 | 第57-60页 |
| ·曲率半径 | 第60-62页 |
| ·流阻的理论近似 | 第62-63页 |
| ·内角自流的实验验证 | 第63-67页 |
| ·毛细流动实验 | 第64页 |
| ·微重力落塔实验 | 第64-66页 |
| ·误差分析 | 第66-67页 |
| ·导流板设计 | 第67-71页 |
| ·内导流板设计 | 第67-70页 |
| ·外导流板设计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四章 贮箱射流稳定性研究 | 第73-84页 |
| ·贮箱射流的概念 | 第73-74页 |
| ·稳态射流模型 | 第74-76页 |
| ·射流稳定性分析 | 第76-80页 |
| ·接触角对射流稳定性的影响 | 第77页 |
| ·贮箱尺寸对射流稳定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 ·填充率对射流稳定性的影响 | 第78-80页 |
| ·微重力实验数据分析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五章 内角过流稳定性研究 | 第84-110页 |
| ·内角过流的基本概念 | 第84-86页 |
| ·内角过流控制方程与求解 | 第86-96页 |
| ·内角过流的控制方程 | 第86-89页 |
| ·压强边界条件 | 第89-92页 |
| ·内角过流控制方程的解 | 第92-95页 |
| ·临界流速的数学解释 | 第95-96页 |
| ·内角过流三维仿真分析 | 第96-103页 |
| ·OpenFoam简介 | 第96-97页 |
| ·封闭内角流道粘性压强损失计算 | 第97-99页 |
| ·内角过流仿真结果分析 | 第99-100页 |
| ·临界流量确定方法 | 第100-103页 |
| ·内角过流实验验证 | 第103-106页 |
| ·亚临界流动 | 第103-105页 |
| ·超临界流动 | 第105页 |
| ·临界流动 | 第105-106页 |
| ·内角过流参数化研究 | 第106-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六章 微重力内角过流液体表面特性实验研究 | 第110-132页 |
| ·落塔装置的主要构成 | 第110-115页 |
| ·落塔与实验舱 | 第110-111页 |
| ·落塔工作性能 | 第111-115页 |
| ·内角过流实验设计 | 第115-118页 |
| ·内角流道设计 | 第115-117页 |
| ·实验装置 | 第117-118页 |
| ·液面特性实验结果 | 第118-131页 |
| ·亚临界流动 | 第118-122页 |
| ·超临界流动 | 第122-124页 |
| ·临界流动重复性实验 | 第124-126页 |
| ·高速流动 | 第126-128页 |
| ·气泡注入对液面的影响实验 | 第128-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第132-13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34页 |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134-136页 |
| 致谢 | 第136-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