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 ·高层建筑火灾 | 第12-14页 |
|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 第14-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羽流在竖向通道内的上升时间模型 | 第16-17页 |
| ·竖向通道内中性面位置模型 | 第17-20页 |
| ·封闭竖向通道内湍流混合运动模型 | 第20-21页 |
| ·火羽流通过破碎的窗户溢流出着火房间 | 第21-23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测量系统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国内外楼梯井实验台以及火溢流实验台模型 | 第31-33页 |
| ·本文所用的研究模型 | 第33-34页 |
| ·1/3尺寸楼梯井实验台设计 | 第33页 |
| ·1/3尺寸火溢流实验台 | 第33-34页 |
| ·测量系统 | 第34-37页 |
| ·温度测量 | 第34-35页 |
| ·火源功率的测量 | 第35页 |
| ·风速的测量 | 第35-36页 |
| ·火焰的尺寸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烟气在楼梯井内的上升时间研究 | 第40-60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实验台设计 | 第41-43页 |
| ·实验数据测量 | 第41-42页 |
| ·实验工况设计 | 第42-43页 |
| ·羽流在楼梯井中的上升时间 | 第43-48页 |
| ·稳定状态下顶部开放楼梯井内的温度分布规律 | 第48-50页 |
| ·楼梯井内羽流流动系数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本章符号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第四章 强热浮力羽流在封闭楼梯井中的湍流混合运动研究 | 第60-74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理论分析 | 第61-63页 |
| ·实验介绍 | 第63-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本章符号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多开口楼梯井中火灾羽流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 | 第74-96页 |
| 摘要 | 第74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实验台介绍 | 第75-7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7-90页 |
| ·楼梯井底部的补风速度 | 第77-79页 |
| ·楼梯井内的温度分布 | 第79-82页 |
| ·楼梯井中性面高度 | 第82-86页 |
| ·计算楼梯井中性面高度 | 第86-90页 |
| ·结论 | 第90-92页 |
| 本章符号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第六章 热浮力和外界风对双开口着火房间内羽流运动以及燃烧的影响 | 第96-124页 |
| 摘要 | 第96页 |
| ·引言 | 第96-97页 |
| ·实验设计 | 第97-99页 |
| ·实验测量 | 第97-98页 |
| ·实验工况设计 | 第98-99页 |
| ·着火房间内的热浮力对房间内燃烧的影响 | 第99-112页 |
| ·质量损失速率 | 第99-100页 |
| ·着火房间内的温度分布 | 第100-102页 |
| ·开口溢出的火羽流 | 第102-106页 |
| ·溢流火焰的形态 | 第106-110页 |
| ·溢流火焰的震动频率 | 第110-112页 |
| ·外界风对着火房间内燃烧的影响 | 第112-118页 |
| ·有风情况和无风情况的对比 | 第112页 |
| ·溢流火焰的形态 | 第112-113页 |
| ·油盆的质量损失速率 | 第113-114页 |
| ·着火房间内的温度 | 第114-117页 |
| ·房间内的辐射 | 第117-118页 |
| ·结论 | 第118-120页 |
| 本章符号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24-128页 |
| ·本文总结及结论 | 第124-125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 致谢 | 第128-13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得的奖励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