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7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政府绩效管理 | 第17页 |
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 第17页 |
三、绩效评价 | 第17-18页 |
四、绩效预算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X—低效率理论 | 第20-21页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四、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OECD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研究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主要OECD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实践介绍 | 第23-28页 |
一、美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 | 第23-24页 |
二、英国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 | 第24-25页 |
三、澳大利亚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 | 第25-27页 |
四、加拿大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基于OECD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的启示 | 第28-32页 |
一、实行目标和总额上的集中控制 | 第28-29页 |
二、进行手段性分权 | 第29-30页 |
三、加强对结果的问责 | 第30页 |
四、追求预算透明与沟通改善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安徽省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考察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安徽省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情况 | 第32-35页 |
一、不断提升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水平 | 第32-34页 |
二、不断强化对预算绩效的全流程管理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安徽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取得的成绩 | 第35-37页 |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逐步确立 | 第35-36页 |
二、绩效评价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 第36页 |
三、绩效评价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 第36页 |
四、财政预算资金的分配逐渐规范 | 第36-37页 |
五、财政资金支出责任进一步强化 | 第37页 |
第三节 当前安徽省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一、绩效管理的观念尚不牢固 | 第37页 |
二、缺乏强有力的法制支撑 | 第37-38页 |
三、财政预算资金的分配方式尚不规范 | 第38页 |
四、会计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五、绩效管理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 第39页 |
六、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效果没有充分显现 | 第39页 |
七、绩效结果反馈应用水平较低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深化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 第41-48页 |
第一节 深化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41页 |
第二节 深化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广泛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宣传 | 第41-42页 |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 第42-43页 |
三、完善财政预算资金分配模式和会计核算方法 | 第43-44页 |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五、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效果 | 第45-46页 |
六、落实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