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兔出血症概况 | 第10页 |
·病原学 | 第10-12页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2-13页 |
·临床症状 | 第12页 |
·病理变化 | 第12-13页 |
·流行病学特点 | 第13页 |
·病毒生活周期 | 第13-15页 |
·诊断方法 | 第15-16页 |
·电镜法 | 第15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15页 |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 第15-16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第16页 |
·环介导恒温快速扩增(LAMP) | 第16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 | 第16页 |
·防控和疫苗 | 第16-17页 |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 第17-20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17-18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18页 |
·GST pull down | 第18-19页 |
·表达克隆系统技术 | 第19页 |
·病毒铺覆蛋白试验(VOPBA) | 第19-20页 |
·Moesin 蛋白研究进展 | 第2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Moesin 的截短表达 | 第22-34页 |
·材料 | 第22页 |
·菌株、质粒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9页 |
·基因扩增的策略 | 第22-23页 |
·扩增引物的设计 | 第23-25页 |
·基因的扩增 | 第25-26页 |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6-28页 |
·原核表达 | 第28页 |
·感受态 BL21 Star (DE3) pLysS 的制备 | 第28页 |
·重组质粒转化至 BL21 Star (DE3) pLysS 感受态细胞 | 第28页 |
·重组蛋白纯化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3页 |
·Moesin 基因截短片段的克隆 | 第29-30页 |
·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30-31页 |
·截短 Moesin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1-33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截短的 Moesin 蛋白与 RHDV 相互作用的鉴定 | 第34-44页 |
·材料 | 第34页 |
·病毒 | 第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ELISA 验证重组 Moesin 截短蛋白与 RHDV 的相互作用 | 第34页 |
·Moesin 截短蛋白中和 RHDV 血凝试验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40页 |
·ELISA 验证截短 Moesin 重组蛋白与 RHDV 相互作用 | 第35-40页 |
·讨论 | 第40-44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