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儿童的特点与成人主导意识的根源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与成人的主导地位 | 第10-13页 |
一、自然的主导——生命的天然法则 | 第12页 |
二、主观的主导——成人的高度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新中国儿童视觉形象中成人的政治主导性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新中国儿童视觉形象中的苏联影响 | 第17-24页 |
一、思想教育上的影响 | 第18-19页 |
二、创作形式上的影响 | 第19-21页 |
三、宣传效力上的影响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新中国儿童视觉形象的分期与类型 | 第24-41页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儿童概念和视觉形象 | 第24页 |
第二节 塑一个新中国的新儿童 | 第24-32页 |
一、新国家、新代言——儿童形象的转变 | 第26-27页 |
二、新儿童、新生活——童趣情节的表现 | 第27-29页 |
三、新穿着、新打扮——儿童服饰的变化 | 第29-30页 |
四、新精神新面貌——儿童思想的转变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特殊儿童形象 | 第32-41页 |
一、单一的、成人化的服饰转变 | 第34-36页 |
二、儿童形象常规意义的转移 | 第36-37页 |
三、“尚武”、“坚毅”的成人意志表达 | 第37-41页 |
第四章 新中国儿童视觉形象中的三种关系 | 第41-56页 |
第一节 儿童与家庭的关系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儿童与学校的关系 | 第44-47页 |
第三节 儿童与社会的关系 | 第47-56页 |
一、儿童与社会的特殊表达——“领袖与儿童” | 第50-53页 |
二、儿童与社会的特殊表达——“少先队员” | 第53-56页 |
第五章 新中国成人视野下的儿童形象的文化解读 | 第56-67页 |
第一节 成人视野下的儿童形象的政治进步性 | 第56-60页 |
一、提供了广泛的社会记忆 | 第58-59页 |
二、寻求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 第59-60页 |
三、推行了强大的政治社会化 | 第60页 |
第二节 权力意志下儿童形象的被标准化问题 | 第60-63页 |
第三节 由新中国成人视野下的儿童视觉形象引发的思考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件:图录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