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热回收两段组合式气化炉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35页 |
·气流床气化技术 | 第18-22页 |
·典型的气流床气化技术 | 第18-19页 |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技术 | 第19页 |
·两段式气化工艺介绍 | 第19-22页 |
·气流床气化炉内气相流动特征研究 | 第22-25页 |
·受限射流 | 第22-23页 |
·对置撞击流 | 第23-24页 |
·气化炉内气相流场研究 | 第24页 |
·气化炉内气相停留时间研究 | 第24-25页 |
·高温条件下煤反应特性 | 第25-30页 |
·煤热解反应 | 第25-26页 |
·煤焦气化反应 | 第26-30页 |
·气化炉模拟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平衡模型 | 第30-31页 |
·一维模型 | 第31页 |
·数值模拟 | 第31-33页 |
·降阶模型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两段炉冷态模拟实验研究 | 第35-50页 |
·实验流程及测量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流程 | 第35-36页 |
·测量方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压降研究 | 第36-39页 |
·速度分布研究 | 第39-43页 |
·停留时间分布研究 | 第43-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两段炉内冷态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 第50-63页 |
·模型介绍 | 第50-51页 |
·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61页 |
·模型验证 | 第52-53页 |
·流场分析 | 第53-56页 |
·回流比 | 第56页 |
·操作条件和结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 | 第56-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两段炉小型热态模拟实验研究 | 第63-83页 |
·实验装置及操作流程 | 第63-6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4-65页 |
·碳转化率 | 第64页 |
·煤气热值 | 第64页 |
·CO_2转化率 | 第64-65页 |
·冶金焦气化实验 | 第65-73页 |
·空炉实验 | 第65页 |
·粒径的影响 | 第65-69页 |
·一段气氛的影响 | 第69-73页 |
·内蒙褐煤气化实验 | 第73-81页 |
·实验准备和实验条件 | 第73-74页 |
·添加剂种类的影响 | 第74-78页 |
·添加剂含量的影响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两段炉内固定床气化反应的数值模拟 | 第83-104页 |
·模拟对象和条件 | 第83-84页 |
·数学方程 | 第84-87页 |
·连续性方程 | 第84-85页 |
·动量方程 | 第85页 |
·能量方程 | 第85-86页 |
·组分输运方程 | 第86页 |
·固相应力 | 第86页 |
·热量传递 | 第86-87页 |
·反应模型 | 第87-89页 |
·脱挥发分反应 | 第87页 |
·气固反应 | 第87-88页 |
·气相反应 | 第88-89页 |
·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 | 第89页 |
·固定床模拟 | 第89-102页 |
·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 第89-9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二段物料参数的影响 | 第93-97页 |
·一段气相参数的影响 | 第97-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7章 新型两段式气化炉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4-134页 |
·数学方程 | 第104-106页 |
·气相方程 | 第104-105页 |
·颗粒相方程 | 第105-106页 |
·热传递 | 第106页 |
·水煤浆气化过程子模型 | 第106-110页 |
·水煤浆雾化 | 第106-107页 |
·水分蒸发 | 第107页 |
·脱挥发分反应 | 第107-108页 |
·气相反应 | 第108-109页 |
·气固反应 | 第109-110页 |
·边界条件和求解方法 | 第110页 |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110-132页 |
·模型验证 | 第110-111页 |
·OMB气化炉的模拟分析 | 第111-112页 |
·OMB-staged与OMB气化炉的比较 | 第112-115页 |
·TS-OMB与OMB气化炉的比较 | 第115-122页 |
·上吹式TS-OMB气化炉的模拟预测 | 第122-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展望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