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营口鲅鱼圈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0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温泉旅游成为休闲度假的新热点第13页
     ·地热资源疯狂开采的隐患第13-14页
     ·辽宁省打造“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战略目标第14-15页
     ·实证背景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5-16页
     ·实践指导意义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实地调查法第16-17页
     ·专家意见法第17页
     ·问卷调查法第17页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定量研究方法第17页
     ·定性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及保护与开发的互动研究第17-18页
     ·鲅鱼圈温泉旅游的时空特征第18页
     ·鲅鱼圈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调控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温泉旅游研究进展第20-38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20-28页
     ·温泉资源的开发与评价第20-22页
     ·温泉游客的特征、行为与营销第22-25页
     ·温泉旅游竞争力第25-26页
     ·温泉旅游地的发展、演变与评价第26-27页
     ·温泉旅游产业第27-28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28-37页
     ·温泉资源开发与评价第29-31页
     ·温泉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第31-32页
     ·温泉游客行为研究第32-33页
     ·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第33-34页
     ·温泉旅游地建设第34-36页
     ·其他温泉旅游研究第36-37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37-38页
第3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8-48页
   ·基本概念第38-42页
     ·地热资源、地下热水、温泉第38-40页
       ·地热资源第38页
       ·地下热水第38-39页
       ·温泉第39-40页
       ·三者关系第40页
     ·温泉旅游第40-41页
     ·温泉旅游地第41-42页
   ·理论基础第42-48页
     ·资源禀赋理论第42-43页
     ·环境承载力理论第43-44页
     ·文化扩散理论第44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44-46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46-47页
     ·产业集群理论第47-48页
第4章 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及保护与开发的互动研究第48-64页
   ·温泉旅游地的时空演变第48-52页
     ·地理学中的时空演变第48-49页
     ·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过程第49-50页
     ·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特征第50-52页
       ·旅游功能由疗养、洗浴向休闲度假转变第50-51页
       ·开发布局由资源导向型向资源、市场双重导向型转变第51页
       ·开采对象由自涌型、浅层温泉向中深层温泉转变第51-52页
       ·游客空间结构由近距离向近中远距离相结合转变第52页
   ·温泉旅游地空间演变模式第52-54页
     ·扩展扩散模式第52-53页
     ·迁移扩散模式第53-54页
   ·温泉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的互动机理第54-56页
     ·开发破坏又促进保护第54-55页
     ·保护限制并带动开发第55页
     ·可持续发展是保护与开发的最佳协调路径第55-56页
   ·温泉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的驱动因子第56-59页
     ·资源禀赋第56-57页
     ·政策导向第57页
     ·市场需求第57-58页
     ·区域发展第58页
     ·社区参与第58-59页
   ·温泉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模式第59-64页
     ·区域旅游一体化模式第59-60页
     ·产品开发模式第60-62页
       ·温泉+文化体验第60-61页
       ·温泉+养生保健第61页
       ·温泉+休闲度假第61页
       ·温泉+商务旅游第61-62页
       ·温泉+旅游地产第62页
     ·产品布局模式第62-64页
       ·资源依托型第62页
       ·市场依托型第62页
       ·服务依托型第62-64页
第5章 鲅鱼圈温泉旅游的时空特征分析第64-85页
   ·鲅鱼圈概况第64-67页
     ·地理区位第64页
     ·历史沿革第64-66页
     ·社会经济第66页
     ·旅游发展第66-67页
   ·温泉资源评价第67-70页
     ·地质条件第67-68页
     ·含水层特征第68页
     ·温泉水运移特征第68-69页
     ·物理化学特征第69页
     ·与辽宁其他温泉的比较第69-70页
   ·时间特征分析第70-79页
     ·年际尺度下的历史发展阶段第70-75页
       ·探索阶段(1949年前)第70-71页
       ·起步—衰退阶段(1949~1977年)第71页
       ·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第71-72页
       ·稳固—停滞阶段(1993~2003年)第72-73页
       ·复兴阶段(2004年至今)第73-75页
     ·月际尺度下的季节变化规律第75-79页
       ·游客接待量的逐月分布第75-77页
       ·地下热水开采的逐月变化第77-79页
   ·空间特征分析第79-85页
     ·温泉旅游地的空间扩散第79-81页
     ·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第81-85页
       ·空间分布结构第81-82页
       ·空间使用曲线第82-83页
       ·空间行为比较第83-85页
第6章 鲅鱼圈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第85-107页
   ·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85-99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85-86页
     ·国内外相似指标体系介绍第86-87页
     ·指标体系的初选第87-88页
     ·指标体系的筛选第88-92页
       ·第一轮筛选第89-90页
       ·第二轮筛选第90-92页
     ·指标的权重确定第92-96页
       ·选用方法与原理第92-93页
       ·权重计算过程第93-95页
       ·权重分析第95-96页
     ·指标的评分标准第96-99页
   ·鲅鱼圈的实证分析第99-104页
     ·指标的评价数据来源第99-104页
       ·B旅游资源禀赋子系统第99-100页
       ·C区域综合条件子系统第100-101页
       ·D温泉管理与保护子系统第101-102页
       ·E市场开发状况子系统第102-104页
     ·评价的结果与分析第104页
   ·鲅鱼圈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4-107页
     ·保护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第104-105页
     ·众多温泉旅游项目存在隐患第105页
     ·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第105页
     ·区域温泉旅游地竞争激烈第105-107页
第7章 鲅鱼圈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调控研究第107-118页
   ·发展目标定位第107-108页
     ·总体目标定位第107页
     ·阶段目标定位第107页
     ·旅游形象定位第107-108页
   ·温泉资源保护第108-109页
     ·政府制定保护政策第108页
     ·严格遵守勘察开采规范第108-109页
     ·合理运用价格杠杆第109页
   ·旅游满意度优化第109-110页
     ·居民旅游满意度第109-110页
     ·游客旅游满意度第110页
   ·产品开发模式第110-111页
     ·“S+S”模式第110-111页
     ·“S+s”模式第111页
   ·客源市场定位第111-113页
     ·省内客源市场定位第111-112页
     ·国内客源市场定位第112-113页
     ·国际客源市场定位第113页
   ·区域旅游一体化第113-115页
     ·盖鲅同域第113-114页
     ·辽宁滨海大道六城市旅游合作第114页
     ·哈大高铁旅游合作第114-115页
     ·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合作第115页
   ·保障体系规划第115-118页
     ·组织机构保障第115-116页
     ·投融资保障第116页
     ·人力资源保障第116页
     ·市场营销保障第116-118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18-120页
     ·全面分析温泉旅游地的时空演变第118页
     ·系统研究温泉旅游地的保护与开发第118页
     ·深入阐述鲅鱼圈温泉旅游的时空特征第118-119页
     ·科学评价鲅鱼圈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119页
     ·合理提出鲅鱼圈温泉旅游的调控对策第119-120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20页
     ·理论创新——归纳了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过程、特征和空间演变模式第120页
     ·领域创新——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120页
     ·区域创新——首次对鲅鱼圈温泉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第120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0-122页
     ·指标体系研究有待深入第120-121页
     ·案例实证研究有待丰富第121页
     ·空间特征分析有待细化第121页
     ·自然地理知识有待夯实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6页
附录第136-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经济区经济空间特征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组织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