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 ·关于文化认同的基本理论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关于理想信念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文化认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理论阐释 | 第17-28页 |
| ·文化认同基本理论阐释 | 第17-20页 |
| ·内涵 | 第17-18页 |
| ·文化认同的形成 | 第18页 |
| ·文化认同的形成途径 | 第18-19页 |
| ·文化认同的作用 | 第19-20页 |
| ·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理论阐释 | 第20-25页 |
|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及地位 | 第23-24页 |
| ·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 第24-25页 |
| ·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辩证关系 | 第25-28页 |
| ·文化认同决定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 第25-26页 |
| ·理想信念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内在机制作用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 第28-37页 |
|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28-29页 |
| ·国际背景 | 第28页 |
| ·国内背景 | 第28-29页 |
| ·新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仍蓬勃向上 | 第29页 |
|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 第29-34页 |
| ·取得的成绩 | 第29-30页 |
| ·文化认同危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 | 第30-32页 |
|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第34-37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路径 | 第37-48页 |
| ·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 第37-40页 |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第37-38页 |
| ·“以义制利,以道制欲”的经济伦理 | 第38-39页 |
| ·和而不同的政治包容精神 | 第39-40页 |
| ·天下大同的社会伦理思想 | 第40页 |
|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 第40-42页 |
| ·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凝聚力 | 第40-41页 |
| ·正确理性对待语言学习 | 第41页 |
| ·重视历史文化教育 | 第41-42页 |
| ·创新教学方法 | 第42-44页 |
| ·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教学 | 第42页 |
| ·重视情感教育 | 第42-43页 |
| ·重视哲学社会学科教学 | 第43页 |
| ·加强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 | 第43-44页 |
| ·丰富教育载体 | 第44-45页 |
| ·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展开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 第44页 |
| ·用榜样的力量强化大学生文化认同 | 第44页 |
| ·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 第44-45页 |
| ·构建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 | 第45-46页 |
| ·正确把握教育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45-46页 |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46页 |
| ·创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平台 | 第46页 |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