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小麦种质资源状况及育种现状 | 第9-10页 |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的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抗病转基因小麦 | 第11页 |
·抗虫转基因小麦 | 第11-12页 |
·改良品质基因的小麦研究 | 第12页 |
·雄性不育基因 | 第12页 |
·抗逆转基因小麦 | 第12-13页 |
·植物抗旱机理以及抗旱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3-21页 |
·植物对干旱胁迫信号的感知及传导 | 第13-15页 |
·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 | 第15-21页 |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因素的研究 | 第22-26页 |
·外植体类型 | 第23页 |
·基因型 | 第23-24页 |
·无机盐成分 | 第24页 |
·生长素 | 第24-25页 |
·小麦遗传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29-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试剂和耗材 | 第3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影响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建立的各因素设置 | 第31页 |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的设置 | 第31页 |
·培养基Ca~2+浓度水平设置 | 第31页 |
·2,4-D水平处理的设置 | 第31页 |
·IAA和ABA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培养方法 | 第31-32页 |
·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对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浓度Ca2+对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浓度 2,4-D对小麦成熟胚再生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内源激素IAA和ABA在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中的变化规律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植物表达载体pBin-HRD的构建 | 第41-59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方法 | 第42-48页 |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HARDY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43-45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3-44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 第44-45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其转化 | 第45-46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5-4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6页 |
·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 | 第46页 |
·质粒提取 | 第46-47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7-48页 |
·pET28a(+)-HRD和pBin-HRD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7页 |
·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的转化 | 第48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RD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48-49页 |
·制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 第49-50页 |
·电泳 | 第49-50页 |
·染色 | 第50页 |
·脱色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HARDY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第50-52页 |
·HARDY基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2-55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RD的构建及其诱导表达 | 第55页 |
·植物表达载体 pBin-HRD 的构建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HARDY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HARDY基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8页 |
·HARDY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8页 |
·植物表达载体pBin-HRD的构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1页 |
附图 1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