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同案不同判所引发的思考 | 第8-11页 |
一、案例一:致特异体质者死亡定故意伤害罪致死 | 第8-9页 |
二、案例二:致特异体质者死亡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 第9-11页 |
第二章 “致特异体质者死亡”的解读 | 第11-14页 |
一、体质与特异体质含义解读 | 第11页 |
二、致特异体质人死亡案件的行为方式类型化分析 | 第11-14页 |
(一) 按行为方式划分 | 第11-12页 |
(二) 按行为人数划分 | 第12-13页 |
(三) 按行为人是否明知被害人存在疾病及是否为老年人、残疾人划分 | 第13-14页 |
第三章 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定性依据之一—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解决“归因” | 第14-19页 |
一、因果关系理论介绍 | 第14-16页 |
(一) 因果关系相关学说 | 第14-15页 |
(二) 日本判例立场的介绍 | 第15-16页 |
二、条件理论仅用来认定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事实因果关联 | 第16-17页 |
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无法有效解决死亡结果的归责 | 第17-19页 |
第四章 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的定性的依据之二——客观归责理论解决案件“归责” | 第19-22页 |
第五章 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定性依据之三——行为人主客观相一致 | 第22-27页 |
一、“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定性取决于行为人主观心态”观点之辩驳 | 第22-24页 |
二、案件判断不能唯主观论---以对行为人主观内容证据的审查为分析基础 | 第24-27页 |
(一) 行为人主观过失内容的证据审查 | 第24-25页 |
(二) 行为人主观故意伤害内容的证据审查 | 第25-27页 |
第六章 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定性依据之四——实行行为的暴力程度 | 第27-37页 |
一、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行为的重新解释 | 第27-32页 |
二、一般暴力行为与伤害行为的区分标准 | 第32-33页 |
三、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类型化分析——以实行行为暴力程度为视角 | 第33-34页 |
四、典型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定性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七章 致特异体质死亡案件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第八章 致特异体质死亡案件量刑分析 | 第38-39页 |
一、过失致特异体质人死亡的量刑分析 | 第38页 |
二、故意致特异体质人死亡的量刑分析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