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 宁都黄鸡 | 第11-12页 |
·宁都黄鸡的生长性能 | 第11-12页 |
·宁都黄鸡的繁殖性能 | 第12页 |
2 繁殖性状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繁殖性状的遗传控制 | 第12-13页 |
·繁殖性状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脂肪沉积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 第13-14页 |
·遗传因素 | 第14-16页 |
·内分泌因素 | 第16-17页 |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8页 |
·PCR-RFLP 技术 | 第18-19页 |
·家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19页 |
4 本研究所设计的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FSH 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FSH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19-20页 |
·FSHβ基因结构与多态性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PRL 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PRL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23-24页 |
·PRL 基因的结构与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宁都黄鸡 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27-3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动物及表型性状 | 第27页 |
·试验动物 | 第27页 |
·表型性状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7-2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血样采集与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血样采集 | 第28-29页 |
·血样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页 |
·PCR扩增条件及产物检测 | 第29-30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29页 |
·PCR反应程序 | 第29页 |
·PCR产物检测 | 第29-30页 |
·FSHβ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30页 |
·引物设计 | 第30页 |
·PCR产物酶切体系及检测 | 第30页 |
·PCR-RFLP标记的筛选及 FSHβ基因的分型 | 第30-31页 |
·SNPs位点的筛选 | 第30页 |
·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及候选基因的分型 | 第30-31页 |
·PCR-RFLP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1页 |
·基因位 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检验 | 第31页 |
·多态位点与产蛋性能的关联分析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FSHβ基因多态性 | 第31-33页 |
·FSHβ基因 5′UTR 的PCR扩增结果 | 第31-32页 |
·FSHβ基因 5′UTR 的SNPs位点的筛选 | 第32页 |
·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 | 第32页 |
·FSHβ基因 5′UTR的基因型判定 | 第32-33页 |
·FSHβ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 第33-34页 |
·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FSHβ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6页 |
·FSHβ基因与产蛋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36页 |
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宁都黄鸡PRL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38-4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动物及表型性状 | 第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血样采集与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8页 |
·PCR 扩增条件及产物检测 | 第38页 |
·PRL 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38-39页 |
·引物设计 | 第38-39页 |
·PCR 产物酶切体系及检测 | 第39页 |
·PCR-RFLP 标记的筛选及 PRL 基因的分型 | 第39页 |
·PCR-RFLP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PR 基因多态性 | 第39-42页 |
·PRL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PRL基因SNPs位点的筛选 | 第40页 |
·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 | 第40页 |
·PRL基因的基因型判定 | 第40-42页 |
·PRL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 第42-43页 |
·PRL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SNP位点间的互作分析 | 第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PRL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5-46页 |
·PRL基因与产蛋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 第46-47页 |
·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对鸡繁殖性状的联合效应 | 第47页 |
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1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创新点 | 第49-50页 |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设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