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整合研究--基于湘西乾村的调查

图表目录第1-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导论第12-25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理论意义第13-14页
     ·实践意义第14页
   ·文献综述第14-20页
     ·公共参与方式研究第14-15页
     ·公共参与价值取向研究第15-17页
     ·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测量研究第17页
     ·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整合的研究第17-18页
     ·中国村民公共参与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第18-19页
     ·文献评述第19-20页
   ·研究设计第20-22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主要创新第2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3页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5页
2 公共参与的历史转型:理想价值结构的偏移与复归第25-32页
   ·直接民主参与范式:整合条件与能力限度第25-26页
   ·间接民主参与范式:整合层次与主要局限第26页
   ·治理民主参与范式:民主行政的发轫及其转型之困第26-27页
   ·新公共服务: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系统整合第27-30页
     ·新公共服务在治理民主上的突破第27-28页
     ·新公共服务对民主与效率的系统整合第28-29页
     ·新公共服务的主要缺陷第29-30页
   ·公共价值管理:民主与效率及其关系的补充第30页
   ·村民自治:历史与话语的对接第30-32页
3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整合:研究模型与量表设计第32-41页
   ·研究模型的构建第32-35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的测量维度第32-33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效率的测量维度第33-34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关系的形成第34-35页
   ·研究假设第35-36页
   ·量表设计第36-41页
     ·参与广度第36页
     ·参与深度第36-37页
     ·参与范围第37-38页
     ·参与强度第38页
     ·参与时效第38-39页
     ·投入产出比第39页
     ·参与效益第39-41页
4 村民公共参与中的民主与效率分析:基于湘西乾村的考察第41-67页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样本分析第41-43页
   ·效度与信度分析第43-49页
     ·信度分析第43-45页
     ·效度分析第45-49页
   ·描述性统计第49-55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的民主状况第49-53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的效率状况第53-55页
   ·相关分析第55-58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的相关性第55-57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第57-58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效率与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第58页
   ·回归分析第58-62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效率构成要素对民主的作用第58-60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构成要素对效率的作用第60-62页
   ·村民公共参与中的民主与效率问题与成因第62-67页
     ·村民公共生活的消退第62-63页
     ·缺乏有效的合法性生成机制第63-64页
     ·日常事务的废弛第64页
     ·行动拖沓和项目成本过高第64-65页
     ·参与体系自身增效不够第65-67页
5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整合的路径选择第67-75页
   ·目标定位:强民主、高效率的治理民主第67-68页
   ·实践基础:重建村庄公共生活第68-69页
     ·建设村庄公共空间第68-69页
     ·培育乡村公共精神第69页
   ·基本原则:多元参与和权力共享第69-71页
     ·保障不同平台上的多元参与第70页
     ·推动体制吸纳基础上的权力共享第70-71页
   ·保障机制:"四个民主"的有序运转第71-75页
     ·切实推行民主选举第71-72页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程序第72-73页
     ·建立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机制第73-74页
     ·完善并推动民主监督第74-75页
6 主要研究结论与不足第75-77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5-76页
   ·本项研究的不足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一: 村民公共参与中民主与效率状况的调查问卷第80-84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84-85页
附录三: 被访者信息第85-86页
附录四: 读研期间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农技推广中农民主体性意识研究--以L村水稻新品种推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