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0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退市一般理论 | 第10-14页 |
一、上市公司退市的概述 | 第10-12页 |
(一)上市公司退市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上市公司退市的分类 | 第11-12页 |
二、上市公司退市的意义 | 第12-14页 |
(一)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整体运行质量 | 第12-13页 |
(二)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 第13页 |
(三)有利于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 第13-14页 |
(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 第14页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现行法律规定 | 第14-22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规定的演变 | 第14-17页 |
(一)萌芽期:1993 年至 1998 年 | 第14-15页 |
(二)发展期:1998 年至 2001 年 2 月 | 第15-16页 |
(三)完善期:2001 年 2 月至 2012 年 6 月 | 第16页 |
(四)成熟期:2012 年 6 月 28 日至今 | 第16-17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规定分析 | 第17-22页 |
(一)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 第17页 |
(二)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 第17-20页 |
(三)上市公司退市的实施情况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2-26页 |
一、退市标准不合理 | 第22-23页 |
二、缺乏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督 | 第23-24页 |
三、缺乏退市的问责制和赔偿制 | 第24页 |
四、退市的执行力不够 | 第24-26页 |
(一)壳资源的稀缺性 | 第25页 |
(二)地方政府的干预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对策 | 第26-35页 |
一、建立新的退市标准 | 第26-27页 |
(一)建立多元化的退市标准 | 第26-27页 |
(二)增加“资不抵债”的退市标准 | 第27页 |
二、完善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 第27-29页 |
(一)加强证监会的监管 | 第28-29页 |
(二)进一步完善股东派生诉讼 | 第29页 |
三、建立问责制和赔偿制 | 第29-33页 |
(一)建立问责制 | 第30-31页 |
(二)建立赔偿制 | 第31-33页 |
四、提升退市执行力 | 第33-35页 |
(一)证券发行市场化 | 第33-34页 |
(二)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