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乱间行用僭号墓志研究
目录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6-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8页 |
四、版本依据 | 第8-10页 |
第一章 安史僭号及其墓志行用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安史建元僭号的史籍记载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安史僭号的墓志行用情况 | 第12-15页 |
一、墓志对于安史僭号的行用 | 第12页 |
二、僭号“应天”行用时间的墓志佐证 | 第12-15页 |
第三节 僭号“载初”行用情状考辨 | 第15-19页 |
一、《贺兰府君夫人豆卢氏墓志》考释 | 第15-17页 |
二、严庄家族墓志对于“载初”年号未曾行用的佐证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行用安史僭号墓志的类型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合衬墓志 | 第19-22页 |
一、双双卒于战前,乱中进行袝葬 | 第19-21页 |
二、一方卒于乱中,卒后合袝配偶 | 第21-22页 |
三、双双卒于乱时,随之举行袝葬 | 第22页 |
第二节 归葬墓志 | 第22-24页 |
一、叛军控制地域之内的归葬活动 | 第23-24页 |
二、穿越唐燕势力范围的归葬活动 | 第24页 |
第三节 权厝墓志 | 第24-27页 |
一、归葬路途受阻 | 第24-26页 |
二、至亲无法主丧 | 第26页 |
三、未及占卜宅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行用安史僭号墓志的表情达意 | 第27-37页 |
第一节 动乱裹挟下的叹亡伤悼 | 第27-29页 |
一、至亲撰文中的叹亡伤悼 | 第27-28页 |
二、请托撰文中的叹亡伤悼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陷身伪廷者的含混隐讳 | 第29-31页 |
一、志主死因的含混表达 | 第29-30页 |
二、丧家立场的隐讳表露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隐曲记述间的心灵自赎 | 第31-37页 |
一、陷贼者自洁之意的直接传递 | 第32-33页 |
二、仕伪者苦恨情感的隐晦表达 | 第33-37页 |
第四章 行用僭号墓志所见著名文士陷贼行实及心态 | 第37-50页 |
第一节 李史鱼安史乱中行实甄辨 | 第38-45页 |
一、对李史鱼撰《马凌虚墓志》的认知 | 第38-41页 |
二、《马凌虚墓志》与《李史鱼墓志》的比读 | 第41-45页 |
第二节 李华乱间交游及心境考析 | 第45-47页 |
一、李华传世墓志作品述略 | 第45-46页 |
二、新出李华撰《吉光墓志》释录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赵骅仕伪情状与心态新证 | 第47-50页 |
一、《旧唐书》、《新唐书》所载赵骅的历史定评 | 第47-48页 |
二、《严复墓志》所见赵骅仕伪情形与真实心态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