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 | 第12-21页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耻教育思想 | 第13-14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耻教育的思想 | 第14-17页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国耻教育的历史渊源 | 第17-21页 |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国耻教育工作 | 第17-18页 |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 | 第18-19页 |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 | 第19-20页 |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 | 第20-21页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耻教育工作 | 第21页 |
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 | 第21-35页 |
·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 | 第22-25页 |
·突出“反帝”、“爱国”两大主题 | 第22-23页 |
·形成“开除球籍”的忧患意识 | 第23-24页 |
·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 | 第24-25页 |
·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 | 第25-28页 |
·在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前提下实现对外开放 | 第26页 |
·意识到“懂得些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 第26-27页 |
·强调国家主权高于一切 | 第27-28页 |
·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 | 第28-32页 |
·将中国近代史教育作为国耻教育的基础 | 第29-30页 |
·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国耻教育的核心 | 第30-31页 |
·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国耻教育的目的 | 第31-32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对国耻教育的理论探索 | 第32-35页 |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国耻教育思想的创新内容 | 第32-33页 |
·将树立新型的国家安全观作为国耻教育的重点 | 第33-34页 |
·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国耻教育的目标 | 第34-35页 |
3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35-46页 |
·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35-38页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第35-36页 |
·建立固定纪念场所开展国耻教育 | 第36-37页 |
·文学艺术等传媒的国耻教育 | 第37-38页 |
·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38-41页 |
·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历史教育 | 第38-39页 |
·加强思想建设,防止精神污染 | 第39-40页 |
·确立固定形式,加强国耻教育 | 第40-41页 |
·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41-43页 |
·出台相关政策,培养爱国情操 | 第41-42页 |
·加强历史教育,树立爱党意识 | 第42-43页 |
·利用各种形式,重视教育效果 | 第43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耻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43-46页 |
·积极开展国耻纪念活动,切实增强国耻教育实效 | 第44页 |
·加强党的建设,树立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 | 第44-45页 |
·利用纪念日和网络传媒等形式开展国耻教育 | 第45-46页 |
4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国耻教育的特点与经验启示 | 第46-52页 |
·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 第46-47页 |
·将中国近代史作为教育主要内容 | 第47-48页 |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国耻教育 | 第48-50页 |
·将青少年作为国耻教育的重点 | 第50-51页 |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