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保证期间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页
 二、相关文献综述第9-11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页
 四、本文可能的新见解及存在的不足第11-13页
第一章 保证期间内涵、制度价值及其适用范围第13-21页
 第一节 保证期间的定义第13-15页
  一、学界对于保证期间定义的主要观点第13页
  二、对学界不同观点的评析第13-15页
 第二节 保证期间制度的价值第15-16页
  一、保证期间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平衡债权人及保证人利益第15-16页
  二、保证期间制度符合担保法中的“担保分散风险”的价值追求第16页
  三、保证期间制度有利于推动保证制度的发展第16页
 第三节 保证期间的适用范围第16-21页
  一、一般保证中有必要设立保证期间第17-19页
  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并无存在必要第19-21页
第二章 国外保证期间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1-28页
 第一节 国外保证期间立法模式第21-24页
  一、意思主义立法模式第21-24页
  二、法定主义立法模式第24页
 第二节 国外保证期间的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4-28页
  一、我国有关保证期间的立法现状及其分析第24-26页
  二、我国保证期间立法模式之检讨第26-28页
第三章 保证期间的性质第28-35页
 第一节 学者对保证期间性质的观点及评析第28-30页
  一、学界对保证期间性质的主要观点第28-29页
  二、对学界各种观点的简要评析第29-30页
 第二节 保证期间性质之我见第30-35页
  一、保证期间不是诉讼时效第30页
  二、保证期间不是除斥期间第30-33页
  三、保证期间的性质仅仅是保证合同所附的生效条件第33-35页
第四章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及主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第35-41页
 第一节 一般保证第35-39页
  一、一般保证中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第35-36页
  二、一般保证中保证期间与主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第36-39页
 第二节 连带责任保证第39-41页
  一、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第39页
  二、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期间与主合同诉讼时效的关系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式条款效力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