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引言 | 第8页 |
| ·秸秆利用现状与组成 | 第8-10页 |
| ·木质素的分离方法 | 第10-12页 |
| ·化学反应法 | 第10-11页 |
| ·物理分离法 | 第11页 |
| ·有机溶剂法 | 第11页 |
| ·生物分离法 | 第11页 |
| ·超临界萃取法 | 第11-12页 |
| ·液化方法 | 第12-13页 |
| ·高压液化 | 第12页 |
| ·超临界液化 | 第12页 |
| ·有机溶剂液化 | 第12-13页 |
| ·离子液体简介 | 第13-14页 |
| ·离子液体在生物质分离和液化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离子液体在生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离子液体在生物质液化中的应用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木质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再生机理研究 | 第17-40页 |
| ·引言 | 第17-18页 |
| ·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18-20页 |
| ·材料 | 第18页 |
| ·设备 | 第18-19页 |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19页 |
| ·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AmimCl)的制备 | 第19-20页 |
| ·木质素溶解再生实验 | 第20页 |
| ·原生和再生木质素的表征 | 第20页 |
| ·结果讨论 | 第20-39页 |
| ·木质素溶解再生的理论研究―AIM、NBO、WBI、相互作用能 | 第20-33页 |
| ·木质素溶解的理论研究―AIM, IR,相互作用能 | 第33-37页 |
| ·原生和再生木质素的实验研究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酸性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40-4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40-41页 |
| ·材料 | 第40-41页 |
| ·设备 | 第41页 |
|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41页 |
|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41-44页 |
| ·[Hmim]HSO_4的合成及表征 | 第41-42页 |
| ·[C4SO_3mim]HSO_4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页 |
| ·[C3SO_3mim]HSO_4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页 |
| ·[NMP]HSO_4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43页 |
| ·[C3SO_3mim]CH3SO_3的合成及表征 | 第43页 |
| ·[NMP]CH3SO_3合成及表征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离子液体液化秸秆的研究 | 第45-55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材料设备和方法 | 第45-47页 |
| ·材料 | 第45-46页 |
| ·设备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原料和产物的分析 | 第47页 |
| ·结果讨论 | 第47-54页 |
| ·秸秆液化的影响因素 | 第47-51页 |
| ·原料、残渣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51-52页 |
| ·原料、残渣和产物的红外表征 | 第52-53页 |
| ·原料和残渣的形态分析 | 第53页 |
| ·液化产物分子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附录 1:离子液体的谱图和合成路线 | 第66-76页 |
| 附录 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