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前言 | 第9-10页 |
·合成PODE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经典合成工艺 | 第13-15页 |
·目前PODE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合成PODE所需中间原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甲缩醛的合成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三聚甲醛的合成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多聚甲醛的合成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5-27页 |
·现有酸催化反应合成PODE的不足之处 | 第25页 |
·解决手段 | 第25-26页 |
·PODE合成反应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实验试剂和原料 | 第27页 |
·主要固体酸催化剂及其预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主要用到的固体酸催化剂 | 第27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分子筛的预处理 | 第28页 |
·表征方法 | 第28页 |
·N2物理吸附分析(BET) | 第28页 |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28页 |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 Py-IR ) | 第28页 |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实验所需试剂、仪器以及样品 | 第28-29页 |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实验结果整理 | 第29页 |
·PODE的合成方法及产物分析 | 第29-31页 |
·合成方法 | 第29-30页 |
·产物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甲缩醛和多聚甲醛酸催化反应合成PODE | 第31-46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反应方程式 | 第31页 |
·磺化活性炭的制备 | 第31-32页 |
·酸催化反应研究 | 第32-35页 |
·不同液体酸反应活性比较 | 第32页 |
·组分分布规律研究 | 第32-33页 |
·反应的限度研究 | 第33-34页 |
·不同种类的酸催化活性比较 | 第34页 |
·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硫酸催化合成PODE | 第35-40页 |
·转速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配比的影响 | 第37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压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酸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放量的影响 | 第40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酸催化合成PODE | 第40-44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41-42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活性研究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固体酸催化甲缩醛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PODE | 第46-61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反应方程式 | 第46-47页 |
·20-40 目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 第47页 |
·酸催化剂筛选 | 第47页 |
·反应条件的研究 | 第47-50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48-49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分子筛酸催化合成PODE | 第50-55页 |
·硅铝比的考察 | 第50-53页 |
·表面积不同的两种分子筛活性比较 | 第53-54页 |
·宏观颗粒尺寸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54页 |
·分子筛的催化稳定性 | 第54-55页 |
·反应规律的研究 | 第55-59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性能 | 第55-56页 |
·PODE产物分布规律 | 第56-57页 |
·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原料组成和添加组分对合成PODE的影响 | 第61-68页 |
·前言 | 第61页 |
·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反应涉及到的主要反应式: | 第61页 |
·测试保存温度对PODE稳定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合成原料筛选 | 第62页 |
·原料中的杂质对合成PODE反应的影响 | 第62-66页 |
·PODE的存放稳定性 | 第62-63页 |
·甲缩醛的水解研究 | 第63-64页 |
·水对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甲醇对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原料组成对PODE分布的影响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