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西南部裂缝空间展布及古水流方向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项目来源 | 第8页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裂缝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古水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研究方案 | 第12-14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9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5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页 |
·延长组地层划分 | 第15-17页 |
·油层组简介 | 第17-18页 |
·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宏观缝特征研究 | 第19-26页 |
·露头裂缝观察与研究 | 第19-22页 |
·野外露头裂缝研究方法 | 第19页 |
·野外露头观测路线 | 第19页 |
·裂缝性质 | 第19-22页 |
·岩心裂缝发育特征 | 第22-26页 |
·岩心天然裂缝识别方法 | 第22-23页 |
·岩心裂缝的种类 | 第23-24页 |
·岩心裂缝发育特征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岩心裂缝定向 | 第26-46页 |
·定向原理 | 第26-28页 |
·钻井岩心样品定向 | 第28-41页 |
·取样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岩心定向步骤 | 第30-35页 |
·岩心定向结果 | 第35-41页 |
·岩心裂缝定向结果 | 第41-42页 |
·微裂缝研究 | 第42-46页 |
·微裂缝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 第42-43页 |
·微裂缝展布方位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磁组构确定古水流方向 | 第46-65页 |
·磁组构分析古水流向原理 | 第46-47页 |
·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磁组构适应性分析 | 第47页 |
·样品加工与测试 | 第47-48页 |
·加工 | 第48页 |
·测量 | 第48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8-57页 |
·测试结果 | 第48-51页 |
·数据校正 | 第51-57页 |
·磁各向异性参数 | 第57-58页 |
·AMS投影图及其古水流方向分析 | 第58-63页 |
·AMS主轴等面积赤平投影图 | 第58-61页 |
·AMS主轴玫瑰花图及古流向分析 | 第61-63页 |
·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