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30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陈述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对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的阐释 | 第12-13页 |
·分子生物学各研究领域进展 | 第13-28页 |
·研究内容及其组织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创新点 | 第29-30页 |
2 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 | 第30-35页 |
·知识图谱的概念 | 第30页 |
·知识图谱的对象 | 第30-31页 |
·知识图谱的应用领域 | 第31-32页 |
·知识图谱的方法 | 第32-35页 |
3 数据来源、样本期刊的选择、应用的数据库及软件 | 第35-38页 |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样本期刊的选择依据 | 第35-36页 |
·应用的数据库和软件 | 第36-38页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第36-37页 |
·应用的软件 | 第37-38页 |
4 分子生物学学科结构知识图谱 | 第38-48页 |
·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与词频分析的分子生物学学科分支知识图谱 | 第38-40页 |
·分子生物学主要的学科分支及其代表人物 | 第40-48页 |
·基因的重组、克隆和表达领域 | 第42-43页 |
·基因序列和基因工程技术 | 第43-44页 |
·DNA损伤修复和蛋白质研究领域 | 第44-45页 |
·基因组学及其技术领域 | 第45-46页 |
·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领域 | 第46-48页 |
5 分子生物学主流领域知识图谱 | 第48-72页 |
·基于文献共引分析和词频分析的分子生物学主流研究领域知识图谱 | 第48-54页 |
·分子生物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 | 第54-63页 |
·领域1——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 | 第54-56页 |
·领域5——植物的基因和蛋白质研究 | 第56-57页 |
·领域6——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 | 第57-59页 |
·领域7——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 第59-60页 |
·领域10——酶基因 | 第60-61页 |
·领域11——金属硫蛋白 | 第61-62页 |
·领域12——基因过表达 | 第62-63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 第63-67页 |
·领域2——基因工程 | 第63-65页 |
·领域8——PCR技术、DNA指纹图谱 | 第65-66页 |
·领域9——酶活性测定、电泳技术 | 第66-67页 |
·分子生物学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 | 第67-72页 |
·领域3——中国癌症现状及防治 | 第67-68页 |
·领域4——糖尿病肾病防治 | 第68-69页 |
·领域13——慢性阻塞性肺、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防治 | 第69-72页 |
6 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 第72-80页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 第72-77页 |
·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 第72-74页 |
·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的合作中心 | 第74-75页 |
·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的密度和中心性 | 第75-77页 |
·分子生物合作网络的主要合作领域 | 第77-80页 |
·整个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的合作领域 | 第77页 |
·分子生物学合作网络中子网络的合作领域 | 第77-8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图表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5页 |
附录 | 第95-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