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概念与内涵: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理论探讨 | 第19-29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 ·工程 | 第19页 |
| ·工程与道德 | 第19-21页 |
| ·工程伦理学 | 第21-22页 |
| ·工程伦理教育 | 第22-23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 | 第23-26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定义 | 第23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三大核心目标 | 第23-25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 第25-26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26-2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 第26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6-2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 第26-27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延伸 | 第27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途径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现状与问题: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实证分析 | 第29-40页 |
|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29-34页 |
| ·我国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主要问题 | 第34-40页 |
| ·认识问题 | 第35-36页 |
| ·体制问题 | 第36-37页 |
| ·缺乏长效教育机制和政策支持 | 第36页 |
| ·高校制度体系建设不到位 | 第36-37页 |
| ·教育培养问题 | 第37-40页 |
| ·忽视工程问题的跨学科性,缺乏整体思维训练 | 第37-38页 |
| ·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 | 第38页 |
| ·忽视教育对象的专业背景,教育针对性不强 | 第38页 |
| ·缺乏与思政教育的互动,教育资源未有效整合 | 第38页 |
| ·“二课堂”教育活动缺失,教育形式单一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运作与路径: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体系建构 | 第40-46页 |
| ·组织管理体系 | 第40-41页 |
|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 第41-43页 |
| ·课程体系 | 第41-42页 |
| ·教学模式 | 第42-43页 |
| ·宣传教育的运作与路径 | 第43-46页 |
| ·宣传发动与教育培训并举,提高教职工认识 | 第43-44页 |
| ·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核心,构建“二课堂”活动体系 | 第44-45页 |
| ·合力建设网络阵地 | 第45页 |
| ·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渗透式教育与宣传 | 第45-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课题研究情况 | 第54-55页 |
| 附录B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