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梁陈文学走向与陈代文坛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梁陈文学走向 | 第14-19页 |
一、 文坛三派之争与梁宫体诗之盛 | 第14-17页 |
二、 承梁之衣钵与陈代文学的新变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陈代文坛扫描 | 第19-24页 |
一、 文学与政治环境 | 第19-20页 |
二、 文学与文人心态 | 第20-21页 |
三、 陈代文学创作利弊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考论 | 第24-42页 |
第一节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组成人员考论 | 第24-31页 |
一、 陈后主东宫文人群体组成人员考论 | 第25-27页 |
二、 陈后主狎客文人群体组成人员考论 | 第27-30页 |
三、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前后期的关系及与其他文学集团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活动方式及内容 | 第31-36页 |
一、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活动方式 | 第32-34页 |
二、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活动内容 | 第34-36页 |
第三节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活动的堕落性 | 第36-42页 |
一、 创作活动本身的娱乐性 | 第36-37页 |
二、 才学之士的散失 | 第37-39页 |
三、 耽于享乐的帮凶 | 第39-42页 |
第三章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的诗歌创作 | 第42-62页 |
第一节 艳情诗 | 第43-51页 |
一、 主题形式 | 第43-45页 |
二、 思想内容 | 第45-50页 |
三、 艺术风格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写景诗 | 第51-55页 |
一、 山水景色 | 第51-52页 |
二、 宴会场景 | 第52-53页 |
三、 寺庙环境 | 第53-54页 |
四、 城市风光 | 第54-55页 |
第三节 边塞诗 | 第55-57页 |
第四节 酬赠诗与送别诗 | 第57-59页 |
第五节 咏物诗及其它 | 第59-62页 |
第四章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的赋文创作 | 第62-78页 |
第一节 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的骈赋 | 第62-70页 |
一、 主题内容 | 第62-67页 |
二、 体式技巧 | 第67-69页 |
三、 风格特征 | 第69-70页 |
第二节 陈后主与江总的文 | 第70-76页 |
一、 陈后主之文 | 第70-72页 |
二、 江总之文 | 第72-76页 |
第三节 其他文人之文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附录:陈后主宫廷文人群体文学活动简表 | 第80-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后记 | 第92-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