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食品召回制度概述 | 第15-19页 |
| (一) 食品召回制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 (二) 食品召回制度的含义、性质及特点 | 第16-19页 |
| 1. 对被召回食品的界定 | 第16-17页 |
| 2. 食品召回制度的含义 | 第17页 |
| 3. 食品召回制度的性质及特点 | 第17-19页 |
| 二、食品召回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9-23页 |
| (一) 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价值 | 第19-21页 |
| 1. 食品召回制度的社会功能探讨 | 第19-20页 |
| 2.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 第20-21页 |
| (二) 食品召回制度的实体规范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 三、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现状 | 第23-27页 |
| (一)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 (二)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 1. 关于食品召回主体 | 第24-25页 |
| 2. 关于食品召回的级别与程序 | 第25页 |
| 3. 关于食品召回的法律责任与赔偿 | 第25-27页 |
| 四、国外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33页 |
| (一) 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 第27-30页 |
| 1. 召回的监管部门 | 第27页 |
| 2. 召回的类型 | 第27-28页 |
| 3. 召回的分级 | 第28-29页 |
| 4. 召回的程序 | 第29-30页 |
| (二) 加拿大的食品召回制度 | 第30-31页 |
| 1. 召回监管部门 | 第30页 |
| 2. 召回的类型 | 第30页 |
| 3. 召回的分级 | 第30-31页 |
| 4. 召回的程序 | 第31页 |
| (三) 国外食品召回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3页 |
| 五、关于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考 | 第33-37页 |
| (一) 完善食品召回的上游机制——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 1. 食品安全管理的政府职权和部门设置 | 第33-34页 |
| 2. 食品安全标准的检测机构及产品认证机制 | 第34页 |
| (二) 建立食品召回的配套机制 | 第34-37页 |
| 1. 设立国家先行赔付制度 | 第34-35页 |
| 2. 建立食品溯源管理制度 | 第35页 |
| 3. 建立召回后的信息反馈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