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中醇甲醇汽油的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页 |
·我国能源供给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原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 | 第9-11页 |
·国内汽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 | 第11页 |
·甲醇汽油简介 | 第11-14页 |
·甲醇汽油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醇类燃料的物理特性 | 第13-14页 |
·甲醇汽油的分类 | 第14页 |
·甲醇汽油添加剂 | 第14-16页 |
·乳化剂 | 第15-16页 |
·助溶剂 | 第16页 |
·缓蚀剂 | 第16页 |
·甲醇汽油存在的技术问题 | 第16-18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甲醇汽油的稳定性研究 | 第20-34页 |
·序言 | 第20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0-21页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21-26页 |
·乳液表面张力及稳定性的测定 | 第22-24页 |
·乳化剂用量及稳定性的测定 | 第24-26页 |
·助溶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复合添加剂的用量 | 第27-28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28-30页 |
·静置法 | 第28页 |
·离心分析法 | 第28-29页 |
·粒径分析法 | 第29-30页 |
·影响微乳液稳定性的因素 | 第30-33页 |
·含水量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温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加料方式对微乳液形成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甲醇汽油的腐蚀溶胀性研究 | 第34-48页 |
·序言 | 第34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34-35页 |
·甲醇汽油的腐蚀性研究 | 第35-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甲醇汽油对金属试片的腐蚀 | 第36-37页 |
·单一缓蚀剂对金属缓蚀的效果 | 第37-38页 |
·缓蚀剂的复配 | 第38页 |
·缓蚀剂对金属试片的缓蚀效果 | 第38-43页 |
·标准腐蚀色板的分级情况 | 第39-40页 |
·缓蚀率 | 第4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40-42页 |
·缓蚀机理的探讨 | 第42-43页 |
·甲醇汽油对橡胶的溶胀性研究 | 第43-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甲醇汽油的气阻研究 | 第48-56页 |
·序言 | 第48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内容 | 第49-52页 |
·实验原理 | 第49页 |
·添加剂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装置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实验数据与讨论 | 第52-55页 |
·加剂前不同比例甲醇汽油镏程测定 | 第53-54页 |
·加剂后不同比例甲醇汽油镏程测定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甲醇汽油的配制及应用性能研究 | 第56-66页 |
·甲醇汽油的配制 | 第56页 |
·甲醇汽油的应用性能 | 第56-59页 |
·油品的技术指标 | 第56-58页 |
·甲醇汽油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 | 第58-59页 |
·甲醇汽油的经济性评价 | 第59页 |
·甲醇汽油的安全性评价 | 第59-64页 |
·车用甲醇燃料的环境影响评价 | 第60页 |
·甲醇汽油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7-68页 |
·展望与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