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南宋姜夔词的接受 | 第13-43页 |
第一节 南宋姜夔词接受的背景 | 第14-17页 |
一、 偏安时期耽于享乐的社会风气提供姜夔词接受的契机 | 第14-15页 |
二、 广泛的交游、身后众多词人的师法提供姜夔词接受的“主力军”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翻白石之句法”——南宋词人对白石句法的接受 | 第17-23页 |
一、 对姜词单句语句的直接翻用 | 第19-20页 |
二、 化解姜词,融数篇为一章 | 第20-21页 |
三、 对姜夔整首词作的仿作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清空幽冷”之意境——南宋词人对姜夔词意境的接受 | 第23-27页 |
一、 姜夔词境、词风之“清空幽冷” | 第23-25页 |
二、 南宋词人对姜夔词“清空幽冷”意境的接受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咏物而不滞于物”——南宋词人对姜夔咏物词的接受 | 第27-33页 |
一、 对姜夔咏物“不粘不滞”和“曲尽其妙”的接受 | 第28-30页 |
二、 对姜夔咏物“别有寄托”之法的规摹 | 第30-33页 |
第五节 南宋姜夔词接受的集大成者——张炎 | 第33-43页 |
一、 词论独标白石,立“清空”之定评 | 第34-36页 |
二、 歌词创作“直入白石之室”,“真与白石并驱中原” | 第36-43页 |
第二章 元明姜夔词的接受 | 第43-73页 |
第一节 元代姜夔词的接受研究 | 第43-60页 |
一、 元代前期《乐府补题》创作者对姜夔咏物词的集体承袭 | 第44-47页 |
二、 元代后期姜夔词的接受——趋于衰落 | 第47-60页 |
第二节 明代姜夔词的接受 | 第60-73页 |
一、 明代姜夔词接受的背景 | 第61-63页 |
二、 明初姜夔词的接受——尚存一丝余脉 | 第63-69页 |
三、 明代中后期姜夔词的接受——彻底落寞 | 第69-73页 |
(一) 《草堂》、《花间》占据姜词接受的市场 | 第69-71页 |
(二) 传播载体的缺失导致姜词接受失去依托 | 第71-73页 |
第三章 清代姜夔词的接受 | 第73-113页 |
第一节 清代姜夔词接受的背景 | 第73-76页 |
一、 社会政治背景促进词学“复兴” | 第73-74页 |
二、 花、草余响激荡,词风亟须转戾促进姜夔词接受的回归 | 第74-76页 |
第二节 清初姜夔词的接受——兴于浙西 | 第76-93页 |
一、 姜词归迹初露端倪——柳州词派曹尔堪“清雅”幸存 | 第77-78页 |
二、 清初姜词华耀归来——浙西词派悉数膜拜 | 第78-90页 |
三、 浙西词派之外曹贞吉对姜夔词的接受 | 第90-92页 |
四、 前期浙西词派接受总述 | 第92-93页 |
第三节 清代中期姜夔词的接受——“家白石而户玉田” | 第93-101页 |
一、 浙西词派中期盟主厉鹗理论推尊、创作专师白石 | 第94-98页 |
二、 王昶对姜夔人格魅力的推崇 | 第98-101页 |
三、 清代中期姜夔词接受总述 | 第101页 |
第四节 嘉庆、道光时期姜夔词的接受 | 第101-113页 |
一、 浙西词派:接受高潮褪去,流弊突显 | 第101-106页 |
二、 嘉庆道光时期常州词派对姜夔词的接受 | 第106-113页 |
结语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
后记 | 第123-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