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广元市朝天区油松人工林生物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22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国内外生物量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国内外碳储量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型第18-22页
       ·生物量的研究方法与模型第18-19页
       ·碳储量的研究方法与模型第19-22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8页
   ·地理位置第22-23页
   ·地质构造第23-25页
   ·地形地貌第25-26页
   ·气候条件第26页
   ·水文条件第26页
   ·土壤类型第26-27页
   ·植物类型第27-28页
第3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8-3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内容第28页
       ·人工油松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第28页
       ·人工油松林的生物量与碳储量估算第28页
       ·基于不同立地条件的油松林生物量分布第28页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方法第30-33页
     ·油松林生物量调查方法第3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0-33页
       ·油松单株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第30-31页
       ·林分蓄积量的估算第31-32页
       ·生物量的估算第32页
       ·林分碳储量的估算第32页
       ·生物量分析第32-33页
第4章 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分析第33-47页
   ·立地因子-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关系主成分分析第33-34页
   ·立地因子等级划分及其对生物量的影响第34-42页
     ·立地因子等级划分第34-35页
     ·坡向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第35-39页
     ·坡位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第39页
     ·坡度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第39-41页
     ·土壤类型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第41-42页
     ·土壤厚度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第42页
   ·其他因素对生物量的影响第42页
   ·油松人工林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第42-44页
   ·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分析第44-45页
   ·讨论与小结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2-63页
附图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精细化监控管理--以四川省隆昌县为例
下一篇: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研究--以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