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 ·肿瘤概述 | 第14页 |
|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 第14-15页 |
| ·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 第15-16页 |
| ·清热解毒药 | 第16页 |
| ·扶正固本药 | 第16页 |
| ·活血化瘀药 | 第16页 |
| ·中药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直接杀伤作用 | 第17页 |
| ·抑制肿瘤细胞周期 | 第17页 |
| ·调控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第17-18页 |
| ·激活某些细胞因子 | 第18页 |
| ·影响凋亡信号传导 | 第18页 |
| ·降低端粒酶活性 | 第18-19页 |
| ·总结 | 第19页 |
| ·峨参的前期研究 | 第19-21页 |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9-20页 |
| ·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20-21页 |
| ·毒理研究 | 第2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21-22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峨参提取物及其单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第23-41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 第24-25页 |
| ·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 第24页 |
| ·PBS缓冲液的配制 | 第24页 |
| ·0.25%胰蛋白酶的配制 | 第24-25页 |
| ·噻唑蓝(MTT)的配制 | 第25页 |
| ·药物贮存液的配制 | 第25页 |
| ·峨参提取物、峨参内酯、异峨参内酯对HEPG2、MG-63、B16、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5-34页 |
| ·细胞复苏 | 第25页 |
| ·细胞传代 | 第25-26页 |
| ·细胞计数 | 第26页 |
| ·MTT法测定峨参提取物、峨参内酯、异峨参内酯对HEPG2、MG-63、B16、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26-27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峨参内酯对HEPG2、MG-63、B16、HELA四种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4-39页 |
| ·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 | 第34-35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峨参内酯引起的细胞凋亡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峨参内酯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第41-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 ·实验药物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41-43页 |
| ·预实验 | 第41-42页 |
| ·预试结果 | 第42页 |
| ·正式实验 | 第4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峨参内酯对H_(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 第45-58页 |
| ·材料 | 第45-46页 |
| ·细胞株 | 第45页 |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 ·实验药物与试剂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 ·动物给药方案 | 第46-47页 |
| ·检测指标和具体方法 | 第47-4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一般行为状态比较 | 第49-50页 |
| ·体重变化 | 第50页 |
| ·小鼠肿瘤体积变化 | 第50-51页 |
| ·各药物组对H_(22)荷瘤小鼠抑瘤率的影响 | 第51页 |
| ·各药物组对H_(22)荷瘤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生命延长率 | 第52-53页 |
| ·HE染色切片 | 第53-54页 |
| ·肿瘤组织中bax、bcl-2、p53的表达分析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