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本论文研究难点分析及内容概括 | 第13-14页 |
·本论文研究难点分析 | 第13页 |
·论文内容概括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电子耳蜗语音处理策略的基础理论 | 第15-24页 |
·人耳听觉系统 | 第15-17页 |
·听觉器官 | 第15-16页 |
·听觉模型 | 第16-17页 |
·电子耳蜗机理 | 第17-18页 |
·电子耳蜗语音处理策略 | 第18-21页 |
·电子耳蜗 CIS 处理策略 | 第19-20页 |
·电子耳蜗 ACE 处理策略 | 第20-21页 |
·影响电子耳蜗听觉感知的因数分析 | 第21-23页 |
·环境噪声消除 | 第21-22页 |
·声调感知增强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算法 | 第24-34页 |
·语音增强的介绍 | 第24-27页 |
·语音特性、噪声特性及人耳感知特性 | 第24-26页 |
·语音增强技术简介 | 第26-27页 |
·电子耳蜗谱减类语音增强算法 | 第27-31页 |
·电子耳蜗基本谱减法 | 第27-28页 |
·电子耳蜗改进谱减法 | 第28-31页 |
·电子耳蜗二值掩蔽语音增强算法 | 第31-33页 |
·算法原理分析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与对比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结合时域包络增强和精细结构提取的语音增强 | 第34-49页 |
·引言 | 第34页 |
·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系统改进设计 | 第34-35页 |
·电子耳蜗语音时域包络增强 | 第35-46页 |
·最小值递归平均噪声谱估计 | 第35-37页 |
·人耳掩蔽效应 | 第37-39页 |
·自适应增益函数 | 第39-42页 |
·最优平滑参数 | 第42-46页 |
·电子耳蜗时间精细结构提取 | 第46-48页 |
·时间精细结构信息 | 第46页 |
·过零点刺激编码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49-63页 |
·实验方案 | 第49-50页 |
·波形图与语谱图分析 | 第50-58页 |
·纯净语音实验对比 | 第50-51页 |
·white 噪声实验对比 | 第51-53页 |
·f16 噪声实验对比 | 第53-55页 |
·babble 噪声实验对比 | 第55-58页 |
·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的主客观评价 | 第58-62页 |
·主观评价 | 第58-60页 |
·客观评价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