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综述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掌握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现状 | 第12页 |
·分析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制约因素 | 第12页 |
·提出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2.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1页 |
·新公共服务产生背景 | 第19-20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体育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3页 |
·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22页 |
·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 | 第22-23页 |
·社区参与理论 | 第23-25页 |
·社区参与的内涵 | 第23-24页 |
·社区参与的内容 | 第24-2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5页 |
·访谈法 | 第2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5-26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25页 |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5-26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6-27页 |
4 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现状 | 第27-33页 |
·哈尔滨市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居民概况分析 | 第27-28页 |
·哈尔滨市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居民的性别、年龄构成 | 第27页 |
·哈尔滨市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居民的最高学历 | 第27-28页 |
·哈尔滨市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居民的职业特点 | 第28页 |
·哈尔滨市居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调查 | 第28-29页 |
·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现状调查分析 | 第29-33页 |
·2012 年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意愿及实际参与情况调查分析 | 第29页 |
·参与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居民的参与情况调查 | 第29-31页 |
·居民有参与意愿但是没有实际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情况调查 | 第31-33页 |
5 影响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因素分析 | 第33-38页 |
·影响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法治因素 | 第33-34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第33页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 年至 2010 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年-2015 年) | 第33-34页 |
·哈尔滨市出台的法规 | 第34页 |
·影响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利益因素 | 第34-35页 |
·居民利益机制不完善 | 第34-35页 |
·利益表达的缺乏 | 第35页 |
·影响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经济因素 | 第35-36页 |
·影响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心理因素 | 第36-38页 |
·落后的思想束缚 | 第36页 |
·归宿感和认同感的缺乏 | 第36-38页 |
6 提高哈尔滨市居民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程度的对策 | 第38-43页 |
·完善居民参与的法律法规 | 第38页 |
·完善居民参与体制机制 | 第38-40页 |
·完善居民参与的组织体制 | 第39页 |
·改善居民参与的投入机制 | 第39-40页 |
·完善居民参与的保障机制 | 第40页 |
·积极宣传,开拓多样化的参与渠道 | 第40-41页 |
·以节日为载体 | 第40页 |
·以服务为载体 | 第40-41页 |
·以地方文化为载体 | 第41页 |
·以网络为载体 | 第41页 |
·培养居民的参与能力 | 第41-42页 |
·培养居民的沟通能力 | 第41页 |
·培养居民的理解能力 | 第41-42页 |
·培养居民的学习能力 | 第42页 |
·丰富体育信息,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 第42-43页 |
7.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件1 | 第47-49页 |
附件2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