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2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1-54页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21-35页 |
1. 古代医家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1-23页 |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阴痒的病因病机 | 第22-23页 |
2. 当代中医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3-24页 |
·湿热毒邪 | 第23页 |
·湿邪为患,气血不和 | 第23页 |
·虫蚀阴内 | 第23-24页 |
·正气亏虚 | 第24页 |
3. 古代医家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 第24-25页 |
·带下病 | 第24-25页 |
·阴痒 | 第25页 |
4. 现代中医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 第25-29页 |
·辨证分型论治 | 第25-26页 |
·中药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 第26-27页 |
·中西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 第27-29页 |
5. 中药实验研究 | 第29-31页 |
·体外抑菌实验 | 第29-30页 |
·中药动物实验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综述二 解脲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 第35-47页 |
1. 解脲支原体生物学特性 | 第35页 |
2. 解脲支原体分群分型 | 第35页 |
3. 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 | 第35-37页 |
·解脲支原体是女性生殖道正常寄生菌群之一 | 第35页 |
·解脲支原体致病性与分群分型 | 第35-36页 |
·解脲支原体致病性与特定的数量、特定的浓度 | 第36-37页 |
4. 解脲支原体致病机制 | 第37-38页 |
·解脲支原体的毒力 | 第37页 |
·解脲支原体的发病机制 | 第37-38页 |
5.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 | 第38-39页 |
6. 解脲支原体检测方法 | 第39-41页 |
·形态学检测-超高倍显微镜法 | 第39页 |
·培养法 | 第39页 |
·液体培养法 | 第39页 |
·固体培养法 | 第39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39-40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39-40页 |
·免疫结合试验 | 第40页 |
·免疫荧光法 | 第40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40-41页 |
·DNA探针技术 | 第40页 |
·聚合酶链反应(PCR) | 第40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40-41页 |
·连接酶链反应(LCR) | 第41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 | 第41页 |
7. 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综述三 解脲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47-54页 |
1.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2. 接种方法 | 第47-49页 |
·膀胱内接种 | 第47-48页 |
·官腔内接种 | 第48页 |
·输卵管局部接种 | 第48页 |
·阴道内接种 | 第48-49页 |
3. 解脲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 | 第49-51页 |
·肺部感染的模型 | 第49页 |
·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动物模型 | 第49-50页 |
·解脲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 | 第50-51页 |
·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新西兰白兔模型建立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观察 | 第54-63页 |
1. 前言 | 第54页 |
2. 临床资料 | 第54-55页 |
3. 病例选择 | 第55-56页 |
·诊断标准 | 第5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55页 |
·气虚湿毒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55页 |
·纳入标准 | 第55-56页 |
·排除标准 | 第56页 |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第5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56-58页 |
·研究药物 | 第56页 |
·随机分组 | 第56-57页 |
·相关检测指标 | 第57-58页 |
·阴道pH值检测 | 第57页 |
·支原体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 第57页 |
·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 | 第57页 |
·中医证候积分 | 第57-58页 |
5. 疗效判断标准 | 第58页 |
6. 统计方法 | 第58-59页 |
7. 研究结果 | 第59-61页 |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pH变化的情况 | 第59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60页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60-61页 |
8. 结论 | 第61页 |
9. 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苍柏湿毒清对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 | 第63-101页 |
研究背景 | 第63-6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菌株 | 第67页 |
·实验动物 | 第67页 |
·主要试剂 | 第67-68页 |
·主要仪器 | 第68页 |
·实验药物 | 第68页 |
·培养繁殖UU标准株 | 第68-6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9-74页 |
3. 统计方法 | 第74-75页 |
4 技术路线 | 第75页 |
5. 结果 | 第75-94页 |
·一般情况 | 第75-76页 |
·BALB/c小鼠阴道感染UU定植率 | 第76-77页 |
·采用ELISA法检测BALB/c小鼠血IL-2 | 第77-81页 |
·根据BCA法测定样品中阴道黏膜总蛋白的浓度 | 第81-84页 |
·采用ELISA法检测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IL-12 | 第84-88页 |
·采用ELISA法检测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LTC-4 | 第88-91页 |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的表达 | 第91-94页 |
6. 结论 | 第94-96页 |
7. 讨论 | 第96-98页 |
8.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