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中医生理论文--脏腑学说论文

《临证指南医案》中“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0-12页
上篇 关于“肝藏血主疏泄”的争论与推理第12-60页
 1、“肝主疏泄”的源流梳理第13-41页
   ·《内经》中的“土疏泄”与“疏”“泄”第13-16页
   ·《内经》后金元前的“疏泄”第16-18页
   ·金元朱丹溪提出“司疏泄者肝也”第18-21页
   ·“肝主疏泄”在明代的发展第21-30页
   ·“肝主疏泄”在清代的发展第30-35页
   ·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对“肝主疏泄”内涵的扩充第35-37页
   ·中医教材对“肝主疏泄”的阐释第37-41页
 2、“肝主疏泄”的发展轨迹第41-51页
   ·从病机概念到生理功能第41-45页
   ·从对举到独立第45-47页
   ·从“泄”到“疏”第47-48页
   ·从灵活到规范第48-51页
 3、“肝藏血”的若干问题第51-58页
   ·“肝藏血”的现代争论第51-52页
   ·“肝藏血”溯源第52-53页
   ·“肝藏血”之濡养功能第53-54页
   ·肝藏血功能失常第54-55页
   ·“疏泄”与“藏血”第55页
   ·“调节血量”之说始于近代第55-56页
   ·“肝摄血”的提出第56-58页
 4、总结与讨论第58-60页
下篇 《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藏血主疏泄”第60-83页
 1、《临证指南医案》介绍第60-62页
 2、肝脏象的四大特点第62-66页
   ·相火内寄,主动主升第62-63页
   ·生生之机,条达为期第63-64页
   ·升逆太过,善干他脏第64页
   ·阴阳协和,升腾方息第64-66页
 3、“肝主疏泄”探析第66-74页
   ·相关医案及分析第66-70页
   ·“肝主疏泄”内涵探析第70-72页
   ·叶氏其他著述中的“肝主疏泄”第72-73页
   ·吴鞠通对叶氏“肝主疏泄”的继承与发展第73-74页
 4、“肝藏血”探析第74-77页
   ·“肝藏血”原文第74页
   ·精血并提第74-75页
   ·藏血功能失常第75页
   ·肝为“血舍”第75-77页
 5、“肝体阴用阳”说第77-81页
   ·体用与阴阳第77-78页
   ·“体阴用阳”第78-79页
   ·“肝体”与“肝用”第79-80页
   ·其他医家对“肝体阴用阳”的理解第80-81页
 6、总结与讨论第81-83页
结语第83-85页
参考书目第85-89页
附录第89-101页
 1、《素问.五常政大论》摘录第89页
 2、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第89-91页
 3、“十一五”《中医基础理论》中肝特性与功能阐述第91-95页
 4 、《中医藏象学》(2012年第3版)中肝特性与功能阐述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个人简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记忆抱怨主诉人群的认知功能检测及肝郁证候调查
下一篇: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观察及对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