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氢能与燃料电池 | 第9-10页 |
| ·氢能的用途 | 第9页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9-10页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富氢气体及纯化 | 第10页 |
| ·负载型催化剂及载体的选择和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 ·催化剂的载体选择 | 第10页 |
|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 ·CO优先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3页 |
| ·Au催化剂 | 第13-14页 |
|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14-15页 |
|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16-21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6-17页 |
| ·实验药品与气体 | 第16页 |
|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 ·载体的制备 | 第17页 |
| ·Co_3O4-CeO_2/AC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18页 |
| ·Mn改性Co基催化剂的制备 | 第18页 |
| ·“类三明治”结构催化剂的制备 | 第18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8-19页 |
|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BET) | 第18页 |
|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18页 |
| ·扫描电镜实验(SEM)和能谱(EDX)分析 | 第18页 |
| ·透射电镜实验(TEM) | 第18-19页 |
| ·拉曼光谱(Raman) | 第19页 |
|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19页 |
| ·催化剂CO PROX反应催化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 ·催化剂性能测试装置 | 第19页 |
| ·催化剂抗H_2O和CO_2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 3 活性炭的修饰改性及其载钴基催化CO优先氧化行为研究 | 第21-43页 |
| ·活性炭的表面修饰 | 第21-25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5-33页 |
| ·T_Ⅰ的影响 | 第26-29页 |
| ·T_Ⅱ的影响 | 第29-33页 |
| ·Ce/Co原子比的影响 | 第33-36页 |
| ·载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 ·H_2O和CO_2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氧浓度和GHSV的影响 | 第40-41页 |
| ·CO优先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4 Mn改性钴基催化剂催化CO优先氧化研究 | 第43-51页 |
| ·Mn改性的活性炭载钴基催化剂的CO优先氧化催化性能 | 第43-44页 |
| ·Mn改性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8页 |
| ·催化剂再用性能研究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5 “类三明治”结构的催化剂催化CO优先氧化行为研究 | 第51-64页 |
| ·负载方法的选择 | 第51-52页 |
| ·Ce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 ·“类三明治”结构结构与传统结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对比 | 第54-60页 |
| ·“类三明治”结构与传统结构催化剂的抗H_2O和CO_2性能研究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