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艺术评论、欣赏论文

80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场域视角下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第10-13页
第一章 词汇的旅行与新语境的重生——前卫的界定第13-17页
 第一节 西方的前卫第13-14页
  一、 政治的前卫第13页
  二、 美学的两种前卫——艺术自律的前卫和反抗体制的前卫第13-14页
 第二节 中国的前卫——两种美学前卫的历史遭遇第14-17页
第二章 理论旅行与语境生效——前卫艺术的场域诠释第17-30页
 第一节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第17-23页
  一、 场域理论的社会学背景第17-18页
  二、 场域理论第18-23页
 第二节 场域理论与中国前卫艺术语境第23-30页
  一、 建立独立艺术场的共求第23-28页
  二、 “独立”词汇掩盖下场域间博弈的共性第28-30页
第三章 场域内前卫艺术和现实主义美术的权力博弈第30-55页
 第一节 场域内现实主义美术统治地位的形成第30-41页
  一、 现实主义美术中国发展的历时态梳理第30-37页
  二、 现代主义美术中国发展的历时态梳理第37-41页
 第二节 80 年代场域内前卫艺术的权力争夺第41-55页
  一、 场域的生成和前卫艺术入场券的获得——对艺术改革的共识第42-43页
  二、 场域内争夺合法性的斗争第43-55页
第四章 前卫艺术家-王广义的艺术生存策略第55-68页
 第一节 文化资本的积累第55-60页
  一、 东北生活经历第56-58页
  二、 浙江美院求学经历第58-60页
 第二节 艺术场内“神话”的生产第60-68页
  一、 依托群体获得“前卫”之名第60-61页
  二、 王广义的前卫话语策略第61-65页
  三、 艺术批评家的认可第65-68页
结语第68-70页
注释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及权力嬗变
下一篇:从英汉语言的特点看《雪花秘扇》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