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亚“输出民主”遭遇挫折之理论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一、美国对中亚“输出民主”的背景 | 第13-22页 |
(一)、美国“输出民主”的思想渊源 | 第13-17页 |
1、基督清教的“上帝选民”观 | 第13-15页 |
2、“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化”的种族优越感 | 第15-16页 |
3、“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扩张理念 | 第16-17页 |
(二)、中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及格局现状 | 第17-19页 |
1、重要的战略地位 | 第17-18页 |
2、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现状 | 第18-19页 |
(三)、美国对中亚“输出民主”的现实考虑 | 第19-22页 |
1、主宰世界经济市场的利益需要 | 第19-20页 |
2、主导世界政治秩序的目标驱动 | 第20-21页 |
3、维护国家自身安全的战略需要 | 第21-22页 |
二、美国对中亚“输出民主”遭遇挫折的具体表现 | 第22-34页 |
(一)、美国对中亚“输出民主”的目标 | 第22-27页 |
1、冷战结束初期 | 第23-24页 |
2、克林顿第二任期 | 第24页 |
3、小布什第一任期 | 第24-25页 |
4、小布什第二任期 | 第25-26页 |
5、奥巴马时期 | 第26-27页 |
(二)、美国对中亚“输出民主”的实施手段 | 第27-30页 |
1、“积极接触”政策 | 第27-28页 |
2、有条件的经济援助 | 第28页 |
3、利用非政府组织 | 第28-30页 |
4、引导和控制大众传媒 | 第30页 |
(三)、“遭遇挫折”的具体表现 | 第30-34页 |
1、意图“和平”却引发“动荡” | 第31-32页 |
2、意图“亲近”却招致“疏远” | 第32-34页 |
三、“遭遇挫折”的原因理论分析 | 第34-48页 |
(一)、美国的政治文化特点 | 第34-40页 |
1、“移民”建立的社会 | 第34-36页 |
2、两党制、利益集团和三权分立 | 第36-37页 |
3、个人主义、自由竞争和实用主义 | 第37-40页 |
(二)、中亚国家的政治文化特点 | 第40-45页 |
1、游牧民族的部族文化 | 第40-41页 |
2、俄苏统治下的中央集权 | 第41-43页 |
3、威权主义的总统制 | 第43-45页 |
(三)、政治文化差异导致冲突 | 第45-48页 |
1、民主进程不同 | 第45页 |
2、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抵制 | 第45-46页 |
3、国家的主权抵制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51页 |
注释 | 第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