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缩略图表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 第16-21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在大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因素 | 第22-29页 |
·大豆基因型 | 第23页 |
·大豆外植体 | 第23-25页 |
·农杆菌菌株 | 第25页 |
·Vir基因的诱导 | 第25-26页 |
·抗氧化剂 | 第26-27页 |
·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27页 |
·选择标记 | 第27-28页 |
·报告基因 | 第28-29页 |
·转化后代的遗传分离 | 第29-30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1页 |
2 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 | 第31-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31-32页 |
·培养基 | 第32-33页 |
·农杆菌介导胚尖转化方法 | 第33-34页 |
·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转化体系优化处理 | 第34-35页 |
·GUS瞬时表达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不同基因型对胚尖外植体GUS瞬时表达及芽诱导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转化GUS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侵染处理对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转化GUS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38-39页 |
·液体培养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3页 |
3 SPORAMIN和CHITINASE KDEL转化后代鉴定和分析 | 第43-61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4-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7页 |
·转基因后代的鉴定 | 第47-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Sporamin和Chitinase KDEL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50-51页 |
·Sporamin和Chitinase KDEL转化T1代植株RT-PCR分析 | 第51-52页 |
·T1代转基因大豆的鉴定 | 第52-54页 |
·Sporamin和Chitinase KDEL转化植株遗传分析 | 第54-55页 |
·T2代转基因大豆生育期记载表 | 第55-57页 |
·T1、T2代转基因大豆考种表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转化植株鉴定 | 第58-59页 |
·转化植株遗传分析 | 第59-61页 |
4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附录1 | 第71-72页 |
附录2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