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中小学体育效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导言第14-17页
   ·选题依据第14-16页
     ·社会背景第14页
     ·学校体育现状第14-15页
     ·相关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相关研究综述第17-22页
   ·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沿革第17-18页
   ·学校效能的相关因素研究概况第18-19页
     ·教师效能研究第18页
     ·校长效能研究第18-19页
     ·情境(context)因素研究第19页
   ·学校效能评价研究第19-21页
     ·学校效能评价研究模式第20页
     ·学校效能评价研究现状第20-21页
   ·对学校效能研究的批判第21-22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2-25页
   ·研究对象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文献资料法第22页
     ·质性研究法(或质的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思路第23-25页
4 分析与讨论第25-133页
   ·相关概念厘清第25-31页
     ·效能及其相关概念第25-26页
       ·效能(effectiveness)第25页
       ·效能的相关概念第25-26页
     ·组织效能与学校效能第26-29页
       ·组织效能第26-28页
       ·学校效能第28-29页
     ·学校体育效能的含义第29-31页
   ·学校体育效能因素的确定第31-37页
     ·确定学校体育效能相关因素的参考依据第31-34页
       ·学校效能的相关因素第31-32页
       ·学校组织内外的成员关系第32-33页
       ·效能的层次结构第33-34页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设置第34页
     ·中小学体育效能因素的确定第34-37页
       ·学校体育效能的相关因素第34-35页
       ·对学校体育效能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初步认识第35-37页
   ·学校体育效能因素分析第37-62页
     ·人的因素第37-51页
       ·校长——为学校体育效能确定目标和创造环境第37-39页
       ·体育组组长——促进教研组团队效能第39-44页
       ·体育教师——以个体效能确保组织效能第44-48页
       ·学生——学校体育效能的最终体现者第48-49页
       ·校外利益相关者——学校体育效能的外部调节者第49-51页
     ·环境因素第51-62页
       ·学校组织文化第51-54页
       ·体育教研组团队氛围第54-57页
       ·体育教师工作环境第57-59页
       ·学生体育学习环境第59-60页
       ·校外体育环境第60-62页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校体育效能因素的解读第62-93页
     ·上级行政部门管理效能:以学校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为保障第62-70页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第63-64页
       ·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第64-68页
       ·提高政策执行力的措施第68-70页
     ·校长:关键是对"目标"的认同第70-77页
       ·"目标认同"是校长体育领导效能关键环节第71页
       ·中小学校长对学校体育目标认同缺陷的原因分析第71-74页
       ·校长目标认同缺陷对学校体育效能的影响第74-75页
       ·校长体育领导效能提高的双向路径第75-77页
     ·体育教研组长:挑战困境的"协调者"第77-80页
       ·课程改革为体育教研组团队效能提高带来的困境第77-78页
       ·体育教研组长对困境的应对第78-80页
       ·教研组长作为社会成员个体的思考第80页
     ·专家:不要刻意做一个"专家"第80-88页
       ·专家对学校体育效能的负面效应第81-83页
       ·对专家"负效应"的分析第83-85页
       ·提高专家学校体育效能协调作用的反思与行动第85-88页
     ·家长:潜在的效能促进者第88-93页
       ·家长的理性选择对学校体育效能的影响第88-90页
       ·发挥家长效能促进的潜能第90-93页
   ·学校体育效能评价的理论探讨第93-104页
     ·学校效能评价概况第93-97页
       ·学校效能评价的基本原则第93-94页
       ·学校效能评价的主要模式第94-97页
     ·有关学校体育效能评价的理论探讨第97-103页
       ·"两个原则"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意义第98-99页
       ·学校体育效能评价模式的构想第99-102页
       ·学校体育效能评价的多层模型探讨第102-103页
     ·学校体育效能评价的优点第103页
     ·实施学校体育效能评价可能面临的困难第103-104页
   ·中小学体育教师效能的质性研究第104-133页
     ·问题的提出第104-105页
     ·研究过程第105-122页
       ·被访者的确定及研究关系的讨论第105-106页
       ·资料收集的方法第106页
       ·受访者的故事第106-121页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第121-122页
     ·研究结论第122-130页
       ·对体育教师工作状态的梳理第122-125页
       ·关于对待教师问题的一些反思第125-127页
       ·从教师工作状态看体育教师个体效能的提升第127-130页
     ·讨论第130-133页
       ·效度问题第130页
       ·推论问题第130-131页
       ·伦理道德问题第131页
       ·反思访谈过程第131页
       ·新的可能性第131-13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33-135页
   ·结论第133-134页
   ·对本研究的展望第134-135页
6 致谢第135-136页
7 参考文献第136-144页
8 附录第144-145页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评价研究